谭少华;高银宝;李立峰;张杨;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缺乏运动引发的慢性病日益盛行,提升运动量是有效干预此类慢性病的重要途径。基于体力活动视角,阐述社区步行环境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内在逻辑:运用步行环境干预居民日常体力活动,通过增加居民日常运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力以增强居民身体素质。以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为例,采用步行环境干预度(步行环境强度和广度)测度社区步行环境对人群健康干预的空间绩效。研究表明:(1)社区步行环境干预度能有效表达步行环境对人群体力活动的健康干预绩效;(2)路网密集、公交便利、服务设施完善和环境品质高的社区步行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干预度较高,有助于提升人群健康。探索促进人群日常体力活动的社区步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增进社区居民健康提供了空间建设依据,本文尝试将体力活动干预转译到空间上,为城乡规划学科参与人群健康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视角,以期为人群健康干预及多路径建设健康社区提供参考。
2020年12期 v.44;No.409 35-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4K] [下载次数:4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夏菁;陈宏胜;王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近40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完善无障碍设施的空间布局与提升其使用效率已成为空间规划中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从个体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行为活动因素和建成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南京市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使用率展开分析,进一步结合深度访谈及实地调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残疾人的个体生理因素对其使用无障碍设施的频率并无显著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行为活动因素对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的频率有一定的影响,建成环境因素对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频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应实现从"建成度"向"可使用性"的目标转换。
2020年12期 v.44;No.409 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7K] [下载次数:3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