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420110

学科建设

  •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学理基础——新时代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科学体系构建

    葛天任;汪光焘;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之路是党领导城市工作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建设之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应以新时代城市学为引领构建城市学科体系,以进一步夯实学理基础,充分开展跨学科研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宏观战略性复杂城市问题。新时代城市社会学是城市科学体系建设的首要学科,其研究深度决定了城市科学体系效度,在新要求新技术背景下面临理论与方法论双重转型,肩负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新使命,需加强五大关键议题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城市社会生态演化、城市社会冲突治理、城市贫困空间更新、“全球南方”城市治理。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经验构建新时代城市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正当其时,具有世界意义。

    2025年08期 v.49;No.470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实践为基:开启城乡规划教育转型的焕新之路

    王凯;

    我国城乡规划实践的历史视角表明,规划的价值在于解决国家和时代的重大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在新时期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我国城乡规划实践的空间视角表明,需求引领规划学科技术与方法变革,分析空间的生态本底与资源约束、研究空间的复杂风险和安全挑战、关注空间的经济社会时代特征、挖掘空间的文化属性和实现赋能。城乡规划学科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学科设置和培养重心,保持了学科的生命力。随着国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城乡规划学科的转型发展要做到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将改变社会作为学科目标;以价值导向为引领,培养多层级技能体系;以城乡空间为核心,建构多层次知识谱系;以通识教育为根本,拓展专精化培养路径。

    2025年08期 v.49;No.470 11-1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城乡规划学科新质化的全场景模式探索

    武文杰;

    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规划学科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空间计算、空间评估、空间场景、空间治理四个维度的变革。其赋能路径围绕数据、模型、算法与场景展开:数据端实现学科精细化与智能化发展;模型与算法端提升空间计算与评估精度;场景端拓展空间治理实践应用。基于学科建设本体论视角,研究针对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城乡规划学科新质化转型需求,构建“两纵四横”全场景发展模式。该模式以“基础化+智能化”为导向,形成时空算据(时空数据)、时空算法(时空模型)、时空算力(时空处理)、时空算题(时空场景)四核驱动的新质化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为城乡规划学科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8期 v.49;No.47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规划研究

  • 创新的三个空间维度:理论辨析与实证检验

    李刚;王世福;袁奇峰;

    从创新何以成为城市规划学研究的对象引出思考,核心是辨析创新具有的空间维度。首先,从梳理创新研究脉络切入,厘清从1970年代开始创新研究产生3个空间转向派别,包括创新经济地理、创新城市地理、创新空间建设的研究。其次,从中辨析出创新活动具有3个空间维度——空间集聚维度,归因于地理空间邻近效应;空间网络维度,归因于创新具有开放性;空间培育维度,归因于政府以空间培育创新。第三,以广州实证检验展示了创新的3个空间维度,广州是珠三角区域创新中的高等级城市、网络中心城市,广州的创新活动集聚形成53个“创新空间单元”,构成“三级九类”创新空间体系,并形成“三心”协同的“核心—边缘”创新空间网络结构,其中广州科学城是政府以空间培育创新的成功案例,展现了空间规划可干预创新。

    2025年08期 v.49;No.470 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商业中心消费活动时变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单卓然;陈玥迪;袁满;张馨月;朱鸣洲;

    以武汉都市发展区66座商业中心为例,基于2019年连续两周的LBS手机信令数据,采用分时统计与聚类方法识别商业中心的消费活动时变模式,并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武汉市商业中心消费活动具有四类典型时变模式:平稳下降型、波动下降型、“将午-夜初”双峰型、“正午-傍晚”双峰型,且四类商业中心及其客源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别;(2)不同时变模式的商业中心建成环境及其客源社区的属性分异显著;(3)时变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到商业中心服务业种密度、交通优越性及发展成熟度影响,也与客源地的居民网购偏好和社区区位条件等因素有关。研究拓展了对商业中心消费活动时空节律的理解,验证了购物、生活、体育休闲、医疗保健等不同服务业种的作用效力存异,并针对武汉四类时变模式的商业中心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中国城市商业空间规划与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49;No.470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甄杰;

    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但建设工作仍存在由于不均衡、不协同等带来的掣肘问题。为此,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空间理论以及相关评价体系,构建由地理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制度空间四要素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框架,并深入解构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与空间逻辑。以城市空间发展为主线,分析上海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优化城市空间的重点发展方向,最终提出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2025年08期 v.49;No.470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一带一路”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研究

    王兴平;赵胜波;张帆;

    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分析是解决“何地建”并兼顾回答“何时建”的重要决策过程,是境外合作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对其开发建设区位的多方案比较和优选,其本质是对区位对应的投资风险、建设成本和投资收益的分析与研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保障投资安全、利于前期建设、利于组织生产、利于产品销售、利于协同发展等选址原则,研究梳理了不同开发阶段影响园区规划选址决策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由宏观到微观和从投资风险-潜在收益-潜在成本评价主导的区位评价体系。实证部分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国既有境外合作产业园区为样本,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和对应的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区位条件差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并针对既有园区的问题和新建园区的规划需求,提出区位优化和规划选址策略。

    2025年08期 v.49;No.470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2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城市更新

  • 资源潜力视角下城市更新单元划分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李和平;张荣明;

    城市更新由“散点更新”逐渐转向“片区统筹更新”,城市更新单元作为统筹更新方式的基本边界、更新传导载体和更新实施的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市更新单元在划分中存在着“问题导向”思维弱化更新潜力发挥、空间评价与范围划分逻辑脱节等问题。基于资源潜力视角,解析了其具有的机会价值、空间度量、阈值判断等特征;探索性构建了“基于资源调查的更新潜力评估-基于非监督聚类划分单元边界-统筹资源潜力划定更新单元”的城市更新单元划分路径;并以重庆市渝中区更新单元划分和更新规划策略作为实证进行验证。

    2025年08期 v.49;No.470 7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自组织型社区能力如何影响老旧住区自主更新——以电梯加装为例

    周艺;李志刚;

    老旧住区是城市重要的存量空间,推动其更新改造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进入新时代,老旧住区自主更新成为了协同治理的重要实践领域,如何在该类更新中有效激发居民主体作用是关键。文章首先借鉴社区能力理论,结合我国实际重新定义了社区能力的概念,发现其包括自组织型、协同治理型和行政包揽型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自组织型社区能力如何影响老旧住区自主更新。通过对广州某小区电梯加装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自主更新中展开社区能力建设可促进自组织型社区能力实现正向效能转化。其中,社区居民力的4项子能力分别通过“纵向协同”和“横向联动”,推动自主更新的有序开展;政府引领力通过制度环境优化,为自主更新提供政策支撑和实施保障。最后,提出了“优先联合建设居民参与力与自治领导力,依需精准建设协同行动力与资源整合力,双向互动建设政府引领力”的能力建设路径,以期为老旧住区自主更新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9;No.470 8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以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为例

    胡昊宇;杨乐;李佳鸣;苏黎馨;冯长春;

    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生态系统评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选取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社会包容、经济支撑、规划管理等5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因素评价模型等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城市更新的现状与规划预期绩效分别开展了评价。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行动,确实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绿色更新,但相关行动与措施一般偏向于公园建设、居住区绿化、步道优化等具体绿化手段,评价尺度以城区或城市片区为宜。(2)研究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现状绩效等级为II,尚未达到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预期目标。(3)若现行规划得到良好落实,研究区在规划终期的预期绩效可提升至等级IV,符合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实施目标。

    2025年08期 v.49;No.470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城市更新土地财政的开发权调控方法研究

    祝贺;陈志端;陈旖媛;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增量土地的需求不断降低,土地融资的边际效应不断凸显,过往土地财政模式面临失效。如何平衡好短期融资和长期利税之间的关系成为新时期土地财政转型的关键,也是增量开发建设与存量更新运营背后应有的本质经济区别。而当前土地财政的主要调控工具仍为税费手段,未能发挥空间规划的前置性主动治理作用。为此,研究城市更新全周期内各细分财政收支项目的测算方法,构建面向最大化土地财政短期资本盈余或长期经营盈余等调控目标的数学规划模型,结合实证案例在多维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的开发权供给组合,评估其跨周期土地财政表现,对方法有效性进行验证并针对差异化的地方财政需求提出相应调控策略。

    2025年08期 v.49;No.470 10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韧性城市

  • “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及规划方法

    田健;曾穗平;曾坚;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损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韧性势在必行。针对雨洪调节供给与需求计算的尺度差异性显著、水文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突出、评估结果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性不足等问题,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和“流空间”理论,提出支持跨尺度分析的系统协调理论范式;运用多元水文水力模型、神经网络等智慧技术,建立“供需智慧测算-跨尺度比较-关键区划定”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路径和“单元识别-图斑提取-格局优化”规划转译方法。以闽三角地区为例,开展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实证研究,通过“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总体安全观提供规划理论支持、方法框架及案例借鉴。

    2025年08期 v.49;No.470 11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4K]
    [下载次数:1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继承与创新

  • 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一种历史地段更新中协同人文与经济再生的营城理念

    杨凌凡;林予欣;李小龙;姚曼琳;

    <正>1.何谓“修旧起废,悦民便俗”纵观中国历史营城实践,经济发展总有兴衰,城市建设代有更替,营城者素来重视在城市历史地段更新中不断赓续本源、延伸功能,以此固本道、开新局。《汉书》记载:“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蕴含继绝开新的中国哲学传统;《重修成都西楼记》亦记载:“此而不葺,殆非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之理”。

    2025年08期 v.49;No.470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遗珠拾粹

  •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尧坊船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陈晓刚;胡林根;王宇腾;林辉;

    <正>1.背景概况尧坊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天井源乡南部,村中有一座建于清代中晚期的赣派古民居——尧坊船屋。尧坊船屋为宁氏祖宅,由两座大夫第组成,其主人宁泰贞(1827——1903)是尧坊宁氏第三代,诰封奉直大夫、文林郎,享受五品待遇,因此古宅又称为“大夫第”,因其形如大船,故被称为“船屋”。尧坊船屋不同于一般赣派民居的坐北朝南,整体朝向为坐西朝东,其独特的建筑形态构筑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赣派建筑风格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融,构成尧坊古村独特的传统风貌。

    2025年08期 v.49;No.470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规划信息

    <正>学会“规划西部行”专家赴新疆提供公益服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于6月19-23日开展了“规划西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活动旨在发挥学会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优势,积极支援西部地区城市规划事业,共同探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课题,并提供政策咨询建议。

    2025年08期 v.49;No.47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