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29

编者絮语

  • 价值

    石楠;

    <正>说起价值,大家脑海中一般首先浮现的是经济价值,然而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更重要的是生态价值。生态价值是相对于生态产品而言的。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原则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极其形象的表述,讲的就是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生态产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主体功能区划;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20年10期 v.44;No.40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从空间规划到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

    何志超;赵春红;李国煜;郭青海;

    空间规划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似乎已是学界的共识。然而,空间规划以未来演绎现在,土地利用变化则从现实推算未来,二者研究范式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困境:一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空间规划影响机制研究的困难;二是对空间规划实施效果的质疑。从两个学科研究范式的差异出发,沿着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规划驱动力和空间规划实施效果两条脉络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关键挑战,即规划意图的空间化与定量化、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借鉴土地利用研究中的情景"翻译"方法将规划意图空间化和定量化,将空间规划实施中的不同主体的行为决策整合到土地利用模型中。

    2020年10期 v.44;No.407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3K]
    [下载次数:1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非正式“恋地情结”:流动空间的人地依恋——形成过程、权力生产与规划转向

    魏航;石楠;

    近年来,承载着非正规经济的街道市场被大量清退,人们感受到一种难以言明的"怅然若失"。本文将这种特殊情感概念化为"非正式‘恋地情结’",意指"附着在具有无形边界、自发形成的流动空间上的人地依恋现象"。它的指向对象是人、物等存在在创造意义结构的过程中所缔造出的关系性空间,其形成机制存在"自我认同"和"情感驱动"双重逻辑,情感汇集成"湍流",通过"分散—强化"机制成为城市"氛围"。它存在但难被捕捉,原因在于政治权力通过知识生产重构了人们的认知,也包括现代法律对权利的定义"垄断"了人们对城市权利的认知。它是寻找情感"城市权利"的线索,规划研究需将非表征方法纳入视野,以识别和维护人们的情感"城市权利"。

    2020年10期 v.44;No.407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8K]
    [下载次数:2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建城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特征研究

    郭欢欢;林坚;侯鹰;张志刚;孙芬;

    研究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历史及扩展特征,对于分析和预测城市扩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文献、地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重要事件、城市扩展面积和速度等,将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扩展分为四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城市扩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明:(1)重庆城市扩展受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并非线性增长,在城市建成初期、明清之际和抗战胜利后等多个阶段曾有不同程度的衰退;(2)1891年以前,重庆城市扩展动力不足,年均增长率仅约为0.18%,且城市扩展与军事有重要关系,城市大规模建设都发生在政权交替时期;(3)1891—1949年,受到开埠和陪都等事件影响,重庆城市扩展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3.86%,城市管理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扩展;(4)1950—1996年,尽管重庆城市扩展的面积较前两个阶段大幅增加,但年均增幅低于前一阶段,地形地貌对城市扩展的限制逐渐减弱;(5)1997年以来,重庆城市扩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年均增幅达到9.69%,城市扩展彻底摆脱了山体和河流的阻隔,有四周蔓延的趋势。

    2020年10期 v.44;No.407 30-3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8K]
    [下载次数:1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国土空间规划

  •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思考——基于德国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践

    周宜笑;

    土地用途管制是我国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实现国土空间资源保护与发展相平衡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管制与指标约束工具尚缺乏明确标准,其他可借鉴的规划手段类型也缺乏讨论。基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德国近年来展开了建成区与交通用地(SuV)的量化管理与各类规划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本文在梳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德国的产生历程,分析德国规划领域土地利用量化管理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德国各级政府在立法、立项、资金支持、空间监测等领域的规划经验,提出建成区用地潜力利用、市场导向的综合合作等新型规划手段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10期 v.44;No.407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7K]
    [下载次数:2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乡村规划

  • 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

    袁青;王翼飞;于婷婷;

    乡村公共健康水平在乡村发展中的影响与日俱增,也是城乡规划与建设中长期关注的焦点。以东北严寒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将乡村公共健康的长远诉求与当下突发疫情局势作为着眼点,通过综合分析乡村实地调研资料、村民访谈资料与空间基因量化数据,提取与乡村公共健康隐患关联的空间基因,挖掘乡村传统空间环境在公共健康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以乡村空间基因为出发点,构建包括乡村公共健康隐患预警与排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优化、乡村健康空间资源维育与传承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体系,探索低成本、低技术、高成效与高适应性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途径,启动乡村公共健康水平维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与乡村健康友好型空间资源传承的协同运转。

    2020年10期 v.44;No.407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3K]
    [下载次数:3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时空视角下白洋淀村庄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以淀中四村为例

    王怡鹤;黄玲;高源;陈晓东;高舒琦;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面临革新。聚焦白洋淀村庄,分析雄安新区设立对其在国土空间和人类活动上的影响,从空间基底和活动体系两个方面剖析其循时而变的核心特征,提出因时利节的规划理念和时节弹性用地的规划治理载体,并以淀中四村(邵庄子村、光淀村、赵庄子村和何庄子村)为例,从环境基底、空间布局、政策支撑三个方面落实,为同类型村庄的规划治理提供参考。

    2020年10期 v.44;No.407 63-7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3K]
    [下载次数:1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继承与创新

  • 以文凝边:一种促进边疆治理的人文空间规划手段

    徐玉倩;王树声;李小龙;薛靖裕;

    <正>1.何谓"以文凝边"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都十分重视边疆的人居环境建设。古人所谓"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历来为"国之重事",有"先圣制法,亦务实边,盖以安中国也"、边疆治理"在德不在险"之说。因此,古人在重视边疆军事防御的同时,尤为强调以人文空间建设"聚民心""固安全",形成了独特的"以文凝边"的规划传统。从历史文献来看,"边"即"边陲","凝"即"凝聚","以文凝边"重在将人文空间建设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提升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与之词义相近,亦有"文化戍边""以文安边"等古语。

    2020年10期 v.44;No.40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公共设施研究

  • “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以武汉市为例

    魏伟;洪梦谣;周婕;夏俊楠;

    基于"城市人"理论,以"获取距离可达均等、承载压力合理均衡、服务品质优质均享"为评估导向,以区域全覆盖与就近、匹配均衡、区域流通为评估原则,构建了以"确定评估对象与获取基础数据、服务区初构与预评估、面向社区的服务区构建与公共服务设施评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等级划分、典型社区选取与评估"为框架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对小学、幼儿园、基础医疗设施、图书馆、养老设施、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评估,划分各类设施的模范社区、基准社区、覆盖不足社区、压力承载社区、待发展社区,并提取典型社区进行分析评估。本研究推进了"城市人"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系统性地构建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逻辑架构。

    2020年10期 v.44;No.407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0K]
    [下载次数:3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遗珠拾粹

  • 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英谈古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黄燊;赵逵;王特;

    <正>1.概况英谈古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东距邢台市区70km,西距太行山32km,是以路姓为主的血缘型村落。古寨以山为屏,以水为阻,有着完善的防御系统。英谈古寨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英谈古寨地处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是国内保存较完整的石砌寨堡,是研究冀商经济的重要案例。太行山是山西和河北两省之间的天然屏障,英谈古寨是晋冀两地商贸往来的重要关隘:冀商经此地进入山西,

    2020年10期 v.44;No.40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城市设计

  • 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牛雄;田长丰;孙志涛;黄勤;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文化自信应该在空间上有所体现,城市有形的物质空间背后隐藏着影响其构成的文化法则。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设计手法分析,配合考古发现和遥感解译成果,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思考中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的内涵,它包括整体观下的空间构图、阴阳变化哲学和尚中求变的思想。在对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谱系考证和国内有关城市的实证分析中,论证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作为一种隐而不显的中介力量影响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并且在今日的城市实践中也都或多或少有着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的表达。

    2020年10期 v.44;No.407 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5K]
    [下载次数:1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 ]

历史文化保护

  •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的探讨

    相秉军;狄文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 50357-2018)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统一标准。本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名城保护的具体实践,指出该标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完善该标准提供参考。

    2020年10期 v.44;No.407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8K]
    [下载次数:1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国外规划研究

  • 《1961纽约区划则例》立法目的及其实施路线

    周剑云;黎淑翎;戚冬瑾;庞晓媚;陈璐;

    《1961纽约区划则例》的总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共健康、安全和福祉"。区划是立法目的的载体,是立法目的的分解、深化与空间化,区划也是实现立法目的的手段。早期区划的目的是"排除那些不受欢迎的土地类型,从而对现状加以保护",这就使得排他性成为区划的基本原则。《1961纽约区划则例》的"一张图"分区体系是综合分区的一种类型,这种基于用途的分区体系和指标化的体位规则更符合城市管理的规律与需求,并且在复杂的大都市管理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效果,显示出较广泛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本文简要地回溯美国及纽约的区划历史,系统分析1916和1961两个区划则例文本,探索区划管制的基本逻辑与核心技术工具,试图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法治化管理提供案例参照。

    2020年10期 v.44;No.407 10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3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习近平: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2020年10期 v.44;No.40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