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46

编者絮语

  • 市场

    石楠;

    <正>三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了一个重要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虽然并没有看到媒体的大肆宣传,业内也未见多少议论,但笔者以为,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文件。之所以说它重要,首先因为其所涉及的内容,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文件明确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贯精神。1992年中央

    2020年05期 v.44;No.401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转型——结合汕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探讨

    陈昭;王红扬;

    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始于2000年并迅速繁荣,实质非正式地成为规划体系中位于总体规划之前的顶层设计。随着宏观转型和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战略规划也亟待理论和方法的更新。借用库恩"范式"概念,本文首先尝试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特征(定义为现代化1.0),及其影响下产生的战略规划范式。进而,结合汕头——一个与现代化1.0战略规划范式相冲突的"反常"案例的实证,分析了宏观新常态下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可能特征(定义为现代化2.0),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战略规划的实践。最后,通过深入实践范式转型背后的理论范式转型,提出基于科学整体观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新型战略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承担好自身的时代使命具有关键作用。

    2020年05期 v.44;No.401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7K]
    [下载次数:1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城镇化与流动人口家庭空间结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的分析

    陈宏胜;王兴平;

    建立"家庭友好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解决流动人口家庭空间分离问题,实现城市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是中国新时代人口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全国性大规模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对全国流动人口的家庭空间"团聚-分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流动人口夫妇同城务工的比例较高,但携子女与父母共同外出的比例较低。流动人口家庭的"团聚-分离"状态受所在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流入地的城镇化率与流动人口与其子女和父母团聚的可能性均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而与流动人口配偶团聚的可能性呈正向线性关系。"家庭团聚"已成为流动人口重要的家庭发展诉求,本研究提出,在既定的城镇化模式下,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流动人口家庭"团聚-离散"的平衡点,在平衡点以下城镇化外部环境以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团聚的正效应为主("家庭团聚效应"),在平衡点以上外部环境将转为负效应为主,家庭将被迫离散以降低外部负效应("家庭离散效应")。正负效应转变的平衡点随着城镇化模式与阶段的转变而变化,改进城镇化模式、提升城镇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将使平衡点向更高水平城镇化区间移动。

    2020年05期 v.44;No.401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8K]
    [下载次数:1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用途管制中相邻关系的重构——先占原则vs科斯定理

    何明俊;

    用途管制本质上是对土地发展权配置,对相邻关系的规范以及对空间利益平衡的过程。相邻关系是一项在用途管制中界定、保护与激励土地使用的重要制度,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基本制度。相邻关系是民法中的概念,以规划为依据的用途管制改变了相邻关系的界定方式与表现形态,其界定由民法范式转向了公法范式。用途管制采用的是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以及事前干预的方式重新界定了相邻关系。规划并没有完全界定相邻关系,所留在公共领域的部分则是按照排队原理进行配置。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土地使用效率的提升需要基于公平的相邻关系的制度设计。在相邻关系的界定中,以公法规范为主体的用途管制并不排除民法规范和公序良俗的运用。

    2020年05期 v.44;No.401 29-3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洪亘伟;吴嫚菲;刘志强;

    乡村"农业去中心化"背景下,重塑农业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维护农业和乡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双重意义。研究在分析"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人口、生活互动关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剖析长三角地区乡村农业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关系重构路径。研究表明:(1)农业与乡村社会人口、生活耦合互动关系强,但协调性不足;(2)协调关系发展类型可分为优化型协调、稳定型协调和脱钩型协调;(3)社会生活改善对协调关系优化具有引领作用,而农业发展是根本动力;(4)乡村"农业去中心化"需要避免农业发展"去乡村化";(5)提出从区域视角重构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关系的空间规划路径和调控策略。

    2020年05期 v.44;No.401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1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城市空间研究

  • 城市中心区垂直空间密度解析与立体形态研究

    曲冰;冷嘉伟;

    从垂直空间密度视角对城市中心区立体空间形态进行量化描述。通过编辑相应的数据计算程序,首先对13个城市中心区的垂直空间密度进行测算和比对。在此基础上,运用曲线拟合和数据统计方法分别对垂直空间密度随高度衰减特征,以及随高度集约特征进行解析,进而建立相应的参考数值,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展开分析。最后,探讨垂直空间密度在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研究中的发展方向与潜力。

    2020年05期 v.44;No.401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5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基于公共服务功能组织视角

    彭瑶玲;张臻;闫晶晶;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组织密切相关。重庆主城区作为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就近组织、公共服务需求的均衡化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本文梳理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演进历程以及与公共服务需求变化的互动关系,辨识随着城市功能由生产向消费转型,空间面临的结构问题及其内在动因,借鉴马斯洛理论,提出顺应当前及未来公共服务需求层次的分异,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多中心、组团式"进一步向"分层多中心、组团式"优化,引导形成相对集中、功能综合的基层"小、微中心"体系,以有序组织公共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要交通出行,降低居民出行的时耗,提升城市效率,并借鉴恩格尔系数构建衡量城市效率的评价框架,为破解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推动城市空间转型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2020年05期 v.44;No.401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6K]
    [下载次数:1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周广坤;林轶南;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岸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的总体目标,因此,对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开展综合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选取黄浦江两岸地区11处文化活力型公共空间项目,与纽约滨水区域两处公共空间项目一同开展综合评价,采用多源数据支持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效用和建设品质为评价内容,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价值导向,全方位把握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成效,并与国际一流水岸的公共空间进行横向对比。通过量化评价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05期 v.44;No.401 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0K]
    [下载次数:1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郭璐;武廷海;

    《诗经·大雅·公刘》详细记述了先周首领公刘率领部族迁居豳地并规划营建新聚落的过程,是我国早期聚落规划的重要例证。从聚落选址、布局、营建的技术流程对全诗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公刘聚落空间模式,相应地也厘清了诗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涵义,阐明了全诗作为规划史料的独特价值。

    2020年05期 v.44;No.401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6K]
    [下载次数:1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元、明宫城平面规模研究——基于元大都宫城规模及象征意义分析

    赵春晓;

    通过分析元大都宫城规模的规划设计理念对《易经》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的附会发现:一方面明中都的皇城以及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形状与元大都宫城相似,并且分析得出这一相似背后均隐藏着元、明宫城通过周长和面积的比例关系达到象征意义的方法和元大都宫城规划理念对明朝皇城、宫城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北宋西京宫城规模,分析其中包含的这一象征意义以及在早期宫城设计中实现这一象征的设计方法。元宫城的尺度对《易经》表达的象征意义的附会表明蒙元统治者在追求其权威的象征性时采纳了中原儒家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自身对作为中原王朝正统继承者身份的认可。希望这一研究能为与元大都宫城周长具有相似数值的其他古代宫城的平面规模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

    2020年05期 v.44;No.401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2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城市更新

  • 居民自建:规划之外的地方实践与地方智慧——以陕西省汉阴老城的更新与发展为例

    赵旭;张文佳;阴劼;

    文章关注了1980年代以来汉阴县老城区的城镇居民自建现象。研究发现,(1)四邻同意、联合建房、后退红线"零"收费是在地方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规划之外的地方性政策。(2)相邻关系的法律解释是规划之外政策合理化的法律依据。(3)政府对规划制度的选择性使用、与居民实现合作,体现了"地方智慧",以较低成本完成了城市更新。

    2020年05期 v.44;No.401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8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机制演变

    韩文超;吕传廷;周春山;

    应用"城市政体"理论,对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动态博弈格局以及由此引起更新策略、法令及实施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进入城市更新领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政体",可分为"管制型"、"增长型"和"服务型"3个阶段。台北市城市更新由早期"政府主导"模式演变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合作"模式。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是其内在动力,并通过城市更新实践在城市空间上得以体现。认为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多元合作机制的构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利益群体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尤其应重视培育和发挥社会力量。

    2020年05期 v.44;No.401 97-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9K]
    [下载次数:1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交通规划研究

  •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性质及作用分析

    姚晓霞;荣朝和;

    目前,交通运输部门正在组织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但在规划的性质和其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认识理解上,存有诸多争议困惑。本文在充分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对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关系、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探讨分析入手,重点围绕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性质及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是规划技术和政策手段的结合体,发展规划则是一系列公共政策的组合包,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同样需要分级并建立相应体系,该规划性质需要从技术性规划向政策性规划转变,规划思路则需要从均衡发展向以差异化为主的思路转变,规划作用则应从引导性规划转为约束性规划。

    2020年05期 v.44;No.401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4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以北京为例

    张纯;夏海山;于晓萍;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2020年05期 v.44;No.401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1K]
    [下载次数:2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 ]
  • 可达性叠加效应与空间发展潜力研究——剖析香港轨道站域居住空间集聚形态

    殷子渊;

    基于轨道系统与城市街道网络的可达性叠加效应,研究轨道站域空间发展潜力是高密度城市空间集聚形态的后续研究,是对城市集聚形态的成因和潜在动力的剖析。以空间句法的可达性评价工具为量化手段,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10km出行半径的街道网络可达性将69个港铁站分为4组,通过比较港铁系统置入城市道路网络前后的可达性,量化港铁站域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以居住单元密度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各区域及站点所在的选区居住单元密度之间的比值,描述港铁站核心区(200m半径)和站域(500m半径)的集聚程度,最终得出不同城市区域典型站点案例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与居住空间集聚程度的平均值。结合空间形态和发展过程分析8个不同区位港铁站域,发现轨道系统可达性叠加效应带来的发展潜力的体现程度与城市发展程度,与轨道建设时机、城市更新措施等有直接关系。解析轨道站域居住空间的集聚形态与轨道可达性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大城市轨道站周边空间容量和形态的研究,通过引导形成集聚形态而强化轨道系统的综合效益。

    2020年05期 v.44;No.401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6K]
    [下载次数:1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继承与创新

  • 环峙:一种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的规划模式

    张薇;王凯;李小龙;谭静斌;

    <正>1.何谓"环峙"中国城市的人文空间规划尤重山水人文格局的整体创造,善于发现和融合环列于城市周围的山川形势要地,统筹布控人文空间,形成具有整体文化意义和特殊"环城"格局意象的标志体系,以界定城市的人文领域,提振城市意境。"环峙"便是此般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历史文献来看,"环峙"原指高耸环绕,古人多用以描述山峰环绕的态势,如"群山环峙""列

    2020年05期 v.44;No.401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8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遗珠拾粹

  •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考坑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袁菲;葛亮;

    <正>1.概况考坑村,坐落在丽水市青田县城北约15km、海拔300余米的山中,系明代北山吴姓迁居繁衍至今,约600余年历史。全村现有85户340余人,60多座石木结构的传统民居集中成片。石屋外墙均为不规则溪石垒砌,屋架木结构,上铺小青瓦。考坑村是浙江省保存较好的特色石头村,也是青田县的革命老区村。2.山村格局与环境考坑村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中央平坦,西面村口山梁横贯南北,西北角有一缺口,1997年才通公路。从村西口

    2020年05期 v.44;No.401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4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习近平:要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4月20-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考察,先后来到商洛、安康、西安等地,深入自然保护区、贫困山区、社区、学校、企业等,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20日下午,习近平抵达商洛市柞水县,来到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情况。他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

    2020年05期 v.44;No.40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