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72883

编者絮语

  • 逻辑

    石楠;

    <正>规划行业最近半年来最关注的话题,恐怕是空间规划体系的走向了。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发布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到,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等加以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以解决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9月份,国务院公布了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的三定方案。至此,热辩了多年、经过市县层面和省层面反复试点摸索的"多规合一"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有了一锤定音的确定感。

    2018年10期 v.42;No.38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习近平: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2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

    2018年10期 v.42;No.38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田园城市? 花园城市?——对霍华德Garden City的再认识

    黄明华;惠倩;

    霍华德的著作《GardenCitiesofTomorrow》自被翻译为中文并引入中国后,关于GardenCity究竟应译为田园城市还是花园城市这一关乎理论核心思想的问题始终众口难调。本文试图通过对霍华德原著的深入研读,从Garden City理论背景的研究、规划方案的剖析、理论本质的解读、霍华德城乡观的挖掘、著作命名逻辑的分析五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一方面,霍华德提出GardenCity理论的初衷是为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提供一种社会改革的"正确的思想体系",他在构建的理想城市GardenCity上寄托了对美好城市新生活的向往,garden代表了英国居住生活的传统;另一方面,"田园城市"这一译名,为GardenCity理论带来新的更深的误解。因此,唯有还原Garden City思想的本质,才能回归霍华德的本意。

    2018年10期 v.42;No.380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9K]
    [下载次数:40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1 ]
  • 传统城乡规划制度中的法律精神特征及启示

    文超祥;刘健枭;

    提出了传统城乡规划制度中的法律精神的秩序性、象征性、情理性等三个特征,分析了三个特征的表现及对当下制度建设的启示。指出,应当寻求自然和社会秩序中的和谐,反思象征性造成的诚信不足和实施不力的弊端,辩证地吸取情理性中的合理成分。

    2018年10期 v.42;No.380 18-2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物流园区的发展和选址初探

    吴晓;方宇;王慧;何彦;

    物流园区作为一类集约功能强大的、超大规模的新型物流集结点,已成为构筑高效物流运行平台的有效空间手段之一。以江苏省典型的物流园区为实证案例,一方面梳理和总结了省内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律和大体脉络,另一方面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系统评估和定量分析了物流园区的选址现状,揭示其选址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江苏省物流园区选址的类型模式和空间策略。

    2018年10期 v.42;No.380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4K]
    [下载次数:1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从规划语言学层面再认识城市用地分类体系

    周剑云;戚冬瑾;

    加顿伯格的规划语言学是将"规划"术语的理解还原为语言中的言语,并且"规划"一词作为言语符号具有莫里斯阐述的三种功能:指代、评价和规定。规划的核心仍然是格迪斯的"调查-分析-规划"行为秩序,规划行为与语言行为的功能一致。第一,规划行为作为"调查"实质是实现语言的指代功能,规划调查工作是客观现象或主观意愿的符号化;第二,规划作为"分析"实质是实现语言的评价功能,规划分析工作及其目的是对调查资料进行鉴定与判断;第三,规划作为"规划"的实质是实现语言的命令和规范功能,批准之后的"规划"就具体规定了土地用途及空间形态,就成为开发行为准则与开发控制的依据。因此,规划语言学成为关于规划的基础理论。城市用地作为规划的对象、意愿的载体、公共参与的平台以及管治的工具,在规划过程中具有多面属性。其中,土地用途分类是认识和描述城市客观现象的专业工具,也是综合表达城市居民主观意愿的专业语言。但是,"用途分类"作为规划管理的工具,与城市发展特征及规划的目的悖谬,应以"用途分组"作为规划管治工具。"用途分类"是遵循土地使用的差异化原则,"用途分组"是遵循土地使用的相容性原则,"用途分组"是基于规划管理目标对"用途分类"重新组合。针对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规范及实践问题,本文建议构建具有统一分类规则的、多维开放的用途分类体系,以及建立明确的、刚性的、包容性的用途分组体系。用途分类适用于城市规划调查和研究,用途分组适用于法定规划与管理。

    2018年10期 v.42;No.380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1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公共设施研究

  • 郊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均等和公正的测度

    钮心毅;陈晨;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大城市郊区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仅要重视空间均等,以达到公共服务空间配置的地域平等,也必须重视空间公正,以达到公共服务空间配置在户籍人口、外来人口之间平等。以上海市奉城镇为案例,首先提出了适用于郊区城镇的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水平的测度指标。随后,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使用基尼系数对基础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均等和公正进行了定量测度。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居住人口分布之间的空间不匹配是影响公共服务空间均等和公正的原因。郊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除了满足人均指标之外,还应以降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的基尼系数为目标。

    2018年10期 v.42;No.380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9K]
    [下载次数:1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墓地需求的特征及作用机理——基于西安市的实证分析

    刘林;刘科伟;董欣;贺建雄;魏东;

    殡葬行业粗放发展所引发的"天价墓"、"死不起"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墓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事实上,城市墓地供需矛盾的本质是民众的择墓需求和墓地的政策供给间的不完全匹配。本文从需求视角切入,从总量规模和分类属性两个层面出发,开展墓地总量需求的变化规律、人群分类需求特征、总量与分类需求传导机制以及需求与供给政策的匹配关系研究。提出城市墓地的总量需求曲线,其特征可概括为:城市墓地总需求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阶段上升,在到达峰值后逐渐回落。发现不同市民群体在类型、价格、面积和生态性四个墓地属性上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并将其需求划分为基本需求和提升型需求,以分别对应城镇公益性和经营性公墓的配置。认为上述市民择墓所关注的四个要素分别是文化、经济、社会和自然四个宏观维度在微观的映射,从而实现了微观的市民个体择墓需求向宏观的墓地总量需求的传导。市民择墓需求与政策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择墓类型和面积与政策导向不匹配、政策分类指导的差异性不显著和不同政策内容存在彼此矛盾和标准不统一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制定出台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指导性政策、法规以及明确城镇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分类指导要求等殡葬政策调整建议。

    2018年10期 v.42;No.380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1K]
    [下载次数:9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规划历史研究

  • 元大都城市中轴线研究——兼论中心台与独树将军的位置

    武廷海;王学荣;叶亚乐;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保护"传统中轴线",结合申遗工作,加强钟鼓楼、玉河、景山、天桥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中轴线传统风貌特色。保护传统中轴线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元大都城市中轴线何在?与大内轴线是什么关系?与明清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什么关系?研究注意到,元大都设置了"中心台"作为都城规划设计的一个基本控制点,中心台是全城的中心点,位于都城中轴线上,因此可以通过确定中心台的位置来探索城市中轴线。根据文献记载发现中心台位于今鼓楼(元代齐政楼)之东,运用"参望"之法复原刘秉忠基于地理形势确定中心台的过程,限定了中心台的分布区间,并结合实地探勘与古图比对,基本锁定了元大都中心台的具体位置,确定了城市中轴线的方向,揭示了元大都城市中轴线与大内轴线并不重合,因而也不与明清北京城市中轴线重合的真相。对于元大都城市中轴线及中心台的研究,为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及保护传统中轴线和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提供了历史的、科学的基础。

    2018年10期 v.42;No.380 63-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3K]
    [下载次数:1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19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关于“苏联规划模式”源头的历史考察

    李浩;

    采取"寻根探源"的研究思路,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19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提出过程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相对系统的梳理,初步认识了"苏联规划模式"的历史渊源与脉络,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有关理论思想,是以国际特别是欧洲城市规划的技术发展为基础,将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与苏联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018年10期 v.42;No.380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7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明代以来沿海地方筑城及其城墙形态特征

    徐敏;吴佳雨;许从宝;

    以明代以来沿海地区地方筑城过程中大量出现的外城形式为视角,通过其外城增筑的区域背景、外城形态特色等分析,来管窥沿海地区自明代以来地方筑城活动的演变。研究表明,明以来沿海地区的增筑外城现象是在当时复杂的区域海防形势下,以加固城防为主要目的的典型军事筑城行为,外城形态由简入精逐渐完备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整个沿海地区地方城池外围城防系统的演进和完善;沿海地区外城的形式呈现出类型丰富多元及趋向综合化的态势,而在县级城池中大量出现的形式各异的外城,打破了明代以来地方城池多为单一城墙的常例。

    2018年10期 v.42;No.380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7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继承与创新

  • 纾害归利:一种不利自然条件下的规划建设调适方式

    徐玉倩;王树声;李小龙;赵子良;

    <正>1.何谓"纾害归利"中国疆域广袤,自然条件复杂,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结合自然的城乡规划建设智慧。纵然在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仍有不少城市通过积极创造与精心调适,减少不利因素,甚至将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环境,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纾害归利"。据《辞源》释义,"纾"即舒缓、解除,"归"即趋向;"纾害归利"着重表达了人工建设对不利自然条件的应对与转化利用,

    2018年10期 v.42;No.38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3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遗珠拾粹

  • 福建泉州东海街道蟳埔村

    张杰;杨子乔;

    <正>1.概况蟳埔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市区的东南部、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地属丰泽区东海街道,距泉州市区10km,背依鹧鸪山,三面临海。因其雄踞泉州地理之要,扼晋江出海口,曾是古刺桐港辖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延伸后,成为番船商舶聚集之地,因而其历史文化积淀丰富,是一个以渔业为主、工商业并举的沿海社区,更因其蚵壳厝与蟳埔女而闻名。蟳埔作为泉州的三大渔港之一,现有人口2000多人。据记载,

    2018年10期 v.42;No.38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4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新技术应用

  • 上海市建成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谢栋灿;王德;钟炜菁;晏龙旭;

    行为研究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城市建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个体的时空行为出发,在用地强度、职住关系、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的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建立一套利用大数据评价城市建成环境的研究体系。结果表明,居民的活动分布、出行行为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到用地、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设施等建成环境的影响。整体上看,建成环境较好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主中心,郊区副中心次之,中心城区边缘和远郊区则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研究表明,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评价分析上,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其分析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提供具体参考。

    2018年10期 v.42;No.380 97-10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3K]
    [下载次数:2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规划管理

  • 番禺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的人性化管理

    刘泉;张震宇;

    结合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相关规划标准与设计导则的案例分析,对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的规划建设和利用的主要方法及问题进行总结。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虽小,但它是体现城市空间特色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切片",是反映公私利益冲突的载体与展示城市文化生活的舞台。以广州番禺区的研究为例,提出对这一区域的规划管理和引导应从侧重于功能性和工程性技术要求向"功能"与"人性"统一、"公权"与"私权"和谐以及"控制"与"引导"并重的方向转变,构建更加合理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的规划引导方法。

    2018年10期 v.42;No.380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8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