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72886

编者絮语

  • 共赢

    石楠;

    <正>马云搭建了一个电商平台,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大量中小商户的就业与市场问题,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选择,淘宝于是成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马云把自己推上了成功的宝座,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古典经济学理论所谓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的理论判断。然而,现实环境中并不都是这类成功的故事,更多看到的是各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言行,认为经济活动

    2018年04期 v.42;No.37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

    2018年04期 v.42;No.37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改革

  • 追求善治与善政的统一——杭州“最多跑一次”规划实施管理改革经验与启示

    张勤;章建明;张京祥;邱钢;李传江;陈浩;

    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现为追求"善治"和"善政"相统一的过程。本轮规划实施管理"放管服"改革应超越简单的"简政放权",准确定位为追求善治与善政相统一的过程。本文以杭州"最多跑一次"规划实施管理改革探索为样本,在分析传统规划实施管理的关键问题基础上,从管理结构、运行机制、工作方法和外部协调等四个方面,引介和探讨了"杭州样本"的改革方法论、创新举措和有关经验,以期为后续的改革深化和全国同类地区改革探索提供启示。

    2018年04期 v.42;No.373 9-1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下载次数:1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多规合一”导向的空间治理制度演进——理论、观察与展望

    桑劲;董金柱;

    "多规合一"是针对我国目前空间治理制度过于"分治"的状况,以"合治"为目标的空间治理制度改革。本文从土地产权的赋予过程入手,指出我国的空间治理制度现阶段具有"分部门"、"分阶段"、"分层次"的特征;运用道格拉斯·C.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一个空间治理制度演进的理论框架,指出"相对价格"变化和"偏好"改变是现有制度往"合治"方向演进的主要动力;借助这一框架,对我国"多规合一"工作的一些现有制度安排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最后,对我国近期空间治理制度的演进可能方式进行了展望。

    2018年04期 v.42;No.37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3K]
    [下载次数:1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对策

    王江涛;

    我国海洋空间规划面临着海洋空间差别化管理和资源供给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环境质量改善的新机遇、海岸线和近岸海域资源供给的新约束。应按照陆海统筹、强化海洋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协调海洋空间管控边界、整合海洋空间管控政策的基本思路,强化海洋空间规划的法律基础,完善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实施海水养殖向深远海转移等对策措施,促进我国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合一"顺利开展。

    2018年04期 v.42;No.37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6K]
    [下载次数:1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美丽发展”新语境下城市规划的政策路径转型——基于杭州实践的思考

    张楠楠;彭震伟;

    "增长主义"与"美丽发展"两种不同政策语境下,公共政策的内涵与行为方式截然不同,"美丽发展"新语境下城市规划政策路径面临转型。本文基于公共政策研究视角,从政策目标、主客体、过程以及协同几方面,厘清新的政策语境和政策路径转型要求下传统城市规划遇到的难点问题;认为城市规划需要在多元利益整合、利益冲突协调与分配、闭合政策周期构建、与其他城市政策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协同几个关键方向上转型突破;并结合近年来杭州城市规划在前述几个方向上政策路径转型的探索实践,提出"美丽发展"语境下城市规划的政策路径转型框架。

    2018年04期 v.42;No.37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空间研究

  • 嵌入·修补·众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

    董贺轩;刘乾;王芳;

    微型公共空间是承载日常生活的小尺度公共空间,是城市微更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首先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概念、类型及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嵌入、修补、众规"的微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原则及"补充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目标,介绍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及分类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探索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原则及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018年04期 v.42;No.373 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4K]
    [下载次数:2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形成发展过程比较——基于柏林和广州的实证

    王立;薛德升;

    与欧美世界城市相比,中国世界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基于此,选取柏林和广州作为案例城市,对其跨国空间形成过程与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柏林和广州跨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历史作用的深刻影响,空间主导职能经历数次变迁,最终混合、杂糅进各类型跨国要素并与地方发生相互作用,二者都不是单一要素作用下的产物,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综合演变的过程。(2)形成机制方面,柏林波茨坦广场是一种跨国政治历史层累下的亚文化复兴更新机制,政府与国家的作用居于主导地位,空间职能和景观的每一次变动都离不开国家的作用和政治因素的考量,是一种典型的国家主导模式;广州天河北则遵循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跨国空间生产机制,中央政府、城市政府、社会、市场通过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和创新频繁地发生互动作用,以"国家全球主义"的方式供给跨国资本盈利的市场、营造跨国阶层城市生活的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供给模式。

    2018年04期 v.42;No.373 44-5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6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城市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探析——以南京市房屋工程建筑业和建筑装饰业为例

    吴晓;任帅;强欢欢;

    建筑业作为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主流产业之一,关于其外来工居住空间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因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以房源供给模式为主线,从中遴选工棚型、宿舍型和自租型三类主导居住方式作为典型代表,展开多层面的居住空间比较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旨在形成对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空间的系统认知。

    2018年04期 v.42;No.373 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2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南北对峙区域城镇防御空间分析——以荆襄地区城镇为例

    刘炜;王铭杰;阮建;赵西萍;

    从防御性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南北对峙区域的历史城镇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分期回顾,概述了南北对峙区域城镇的历史环境与防御体系基本特点,以荆襄地区为例重点揭示了南北对峙区域历史城镇的防御空间策略,从区域角度展现了城镇军事防御空间的主从关系与联动机制,分析了城池防御空间的结构形态特点,并就南北对峙区域城镇防御空间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评价。

    2018年04期 v.42;No.373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8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继承与创新

  • 踞山:一种依凭山地形胜构建城市格局的方式

    严少飞;王树声;李小龙;石璐;

    <正>1.何谓"踞山"在结合自然山水的中国城市规划实践中,有一种依凭山地形胜构建城市格局的规划方式,古人称之为"踞山",另有"坐山"、"依山"、"傍山"、"枕山"等记载。《说文》所释:"踞,蹲也",有占据、盘踞、依靠之义。从现存的历史文献来看,"踞山"一词应用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对复杂山地形势及其形胜资源的凭依与妙用,进而塑造山城一体式人居格局,体现一种紧密相联、和谐共生的山城关系。

    2018年04期 v.42;No.37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5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公益性规划申诉制度的困局与消解——以规划督察制度为视角

    于洋;

    城市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利益因其权利主体模糊性往往成为易受侵犯的对象。在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第三方公益性救济制度的缺失导致城市公共利益的权利救济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状问题和域外经验的剖析,试图破解这一制度困局,并提出基于社会监督权理论的城市公共利益行政救济制度建构设想,包括增强规划督察制度的相对独立性,进行规划督察程序的司法化建设,引入第三方公益性诉权等。

    2018年04期 v.42;No.373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国土空间功能重要性评估——以攀西地区为例

    刘春艳;张继飞;赵宇鸾;朱昌丽;

    国土空间功能重要性评估既是理解和识别区域多功能特征的基本途径,又为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及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调控基础。以攀西为案例区,构建国土空间功能分类及其重要性评价体系,利用2种生态位计算模型对6类国土空间功能的重要性开展定量测度,集成2类单项评价结果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将3类结果与攀西主要空间规划进行一致性对比。研究表明:攀西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功能重要性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诸县,产业发展功能、矿产资源供给功能重要性高值区主要位于西南部诸县,人居服务功能重要性高值区出现在南部诸县、西昌市及雷波县等,旅游休闲功能重要性高值区分布于西昌市、冕宁县及盐边县等,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高值区则主要是木里、盐源、冕宁、盐边、会东及会理等诸县。综合评估结果与《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国土开发布局的一致性更高。本研究为区域尺度上的国土空间功能定位及其多功能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性视角。

    2018年04期 v.42;No.373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1K]
    [下载次数:1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边缘区的声景观研究——以哈尔滨市糖厂社区规划为例

    孟琪;康健;

    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升城市边缘区的人居声环境,是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声景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声环境的变化、声音的感知和声舒适度评价三个层面,对一个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改造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区域内规划改造前和规划改造后声环境以及居民声音感知和声舒适度的变迁。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的声景观变迁与区域的城市形态、建筑布局、景观规划、居民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进行城市边缘区规划及设计时,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

    2018年04期 v.42;No.37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0K]
    [下载次数:1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遗珠拾粹

  • 福建石狮市锦江古村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张杰;庞骏;

    <正>1.概况锦江古村落所在的蚶江镇位于石狮市东北沿海突出部,西南与宝盖镇毗连,东与祥芝镇接壤,南邻永宁镇,辖区内有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这里历史上是泉州湾南的要隘,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蚶江镇,宋代初年属安仁乡江阴里;元代列二十三都;明代沿袭元建制;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列二十三都,乾隆年间,在此设通判厅(俗称泉州海防府),并曾是清代闽浙总督的驻地。

    2018年04期 v.42;No.37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8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城市防灾规划

  • 美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经验研究

    冯浩;戴慎志;宋彦;

    美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有着完善的顶层设计,强调部门协作、注重规划过程,具备系统的规划工具,在内容上将防灾目标与行动高度契合,并建立动态持续的规划循环。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建设并未成熟,主要有引导机制不健全、规划技术不完善、操作模式不规范等问题;参考美国的经验,需要在法律法规、组织机构、规范标准、规划技术、部门协作、公共参与等领域进行系统建设。

    2018年04期 v.42;No.373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吴超;王其东;李珊;

    践行新型城镇化,健康、安全是首要保障,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十分关键。"可达性"是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构建"最短路径模型"和"最大覆盖范围模型",定量分析"可达性",优化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并用"交通等时线"模型对交通效率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基于"可达性"分析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取得较高的使用效率,确保公共设施的公平性。

    2018年04期 v.42;No.373 107-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9K]
    [下载次数:1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规划实施案例

  • 农村人居空间“精明收缩”的实践探索——以Q市全域农村新型社区总体规划实施为例

    游猎;陈晨;

    <正>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口外流,我国农村地区面临以"人口减少、农房增加"为标志的人居空间的"无序蔓延",这又进一步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低效,农村社区空心化和活力衰退,以及部分农村地区人居条件恶化等困境[1]。由此,客观上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有计划地对农村人居资源进行空间调配,包括对农村土地、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空间集聚和适度层级上收,即对农村人居空间进行规划引导下的"精明收

    2018年04期 v.42;No.373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9K]
    [下载次数:1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企业介入的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探讨——以天津蓟县西井峪村为例

    张天洁;张璐;岳阳;

    <正>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和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其保护与利用既关乎我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也关乎乡村地区重构与建设的成败,进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但传统村落保护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户福利提升之间存在矛盾,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或遭受"开发性、建设性"破坏,或因保护约束而日渐衰败,文化断裂、价值观失落等棘手问题接踵而至[1]。

    2018年04期 v.42;No.373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1K]
    [下载次数:1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