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35

编者絮语

  • 年会

    石楠;

    <正>年会年年开,今年不一样。今年的年会,除了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形式简朴、成果显著等传统特色外,又有新的不同。一是今年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60周年。今年学会的各类学术活动都冠以"规划60年"的标识,而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无疑是纪念60诞辰的最佳时刻。《规划60年》的视频短片在年会开幕式播映,回顾了我国规划事业、学科和学会发展的历程,反映出事业孕育学科、学科催生学会、学会服务事业的交互关系。《规划60年》主题展览展现了学会及各二级组织发展壮大的轨迹,同时展示了不同时期规划行业内诞生的机构及成就,折射出行业哺

    2016年10期 v.40;No.35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

  • 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成功举办

    <正>"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9月24日-26日在沈阳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办,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城乡规划研究和实践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城乡规划领域影响力最大、水平最高的年度学术盛会。今年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60年,更是新中国城乡规划事业建设和

    2016年10期 v.40;No.35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城镇非正规就业与城市人口增长的自组织规律

    张延吉;张磊;

    伴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口迅速扩张。2000与201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正规就业人数已达0.92亿和1.40亿,约占城镇就业人口和常住人口的42%和21%。在城市人口增长的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人口的扩张快于正规就业人数的增加,非经济活动人口的增速又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口的增速。其中,作为慢变量的正规就业人口是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无论城市规模如何变化,非正规就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始终稳定在20%~24%之间。因此,仅仅通过拆除城中村、疏解低端人口、取缔非正规经营等做法无益于解决大城市的人口膨胀问题。规划师应将非正规就业人口纳入人口预测、用地规划、公众参与等正规制度框架,尊重和顺应自组织机制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6年10期 v.40;No.354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4K]
    [下载次数:1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快速城镇化中城市边缘区人口空间重构初探——以天津市为例

    陈畅;刘爱华;周威;

    快速城镇化引起城市人口空间发生激烈变化,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中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凸显了人口空间重构的各种问题。本文以天津为例,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时空两个角度系统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的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及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并探讨由此带来的空间、社会、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而尝试从空间的多个方面及规划时序提出优化人口分布的策略。

    2016年10期 v.40;No.354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6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定量分析的化工园区转型与提升发展研究——以常州滨江化工园区为例

    黄伟;吴新纪;陈翀;

    化工园区是工业园区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通过化工产业空间集聚,以利于产业协作、生产安全控制和"三废"的集中治理,但发展中也存在产业集群度不高、土地使用粗放、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各类化工污染事件频发等问题。在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推进化工园区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就成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常州滨江化工园区为例,在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业用地环境影响分析和工业用地综合效益评价等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生态修复与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和防污体系构建等措施,以提升化工园区综合效益,引导化工园区发展与转型。

    2016年10期 v.40;No.354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8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础教育设施撤并的绩效与机制研究——基于广州市花都区实证

    高军波;江海燕;韩文超;

    基础教育设施均衡发展不仅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基于宏观历程回顾和微观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经济转型期基础教育设施撤并的绩效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撤点并校"集中体现了当前基础教育设施供给中的"国退民进"趋势,表现在政府教育投资比重递减、公立学校规模萎缩,而市场承接了更多的基础教育设施供给,个人(学生及其家长)的就学费用及辅助成本剧增;"撤点并校"在实现教育创强行政目标的同时,弱化了政府基础教育设施投资责任、增加了就学辅助成本、产生了新的教育不公平并导致教育资源大规模流失;"撤点并校"产生的矛盾源于政府对基础教育资源调整决策的垄断,是教育创强行政目标导向、义务教育投资结构调整及对教育发展政策偏向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6年10期 v.40;No.354 32-3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3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全市域法定图则系统评估方法探讨

    李孝娟;张建荣;

    以深圳法定图则"一张图"为评估对象,在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法定图则"全覆盖"后,首次尝试对全市法定图则进行系统检讨和评估。以GIS数据平台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法定图则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包括目标系评估、实施度评估和适应性评估,重点对深圳城市发展规模、功能结构、建设密度、公共设施等进行了评估分析,通过评估提出近期及年度图则修编调整的计划项目库,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估及优化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2016年10期 v.40;No.35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7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空间研究

  • 全球化与广州跨国机构的空间分布演变与特征(1949-2012年)

    薛德升;梁家健;黄耿志;

    跨国机构指从事跨国行为的政府性和非政府性组织,是政治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在世界城市研究风靡全球学术界的浪潮下,城市跨国机构已引起日益增多的关注。在回顾全球城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和访谈材料分析与空间句法的应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跨国机构的发展过程、空间分布演变与特征开展研究。广州跨国机构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发展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机构的数量得到增长、类型变得多样、业务得到扩展,空间分布的重心随城市中心的东移而东移,表明了其区位的中心性及与主要全球化空间临近的性质。跨国机构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包括:(1)中心性或趋向交通便捷度高的地区;(2)对安全、交流与所在地段的知名度有需求;(3)不同类型跨国机构的空间区位具有不同的整合度;(4)一些特定功能的机构倾向于分布在与其功能有联系的城市片区。

    2016年10期 v.40;No.354 44-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5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北京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分异——来自史各庄地区的实证研究

    盛明洁;

    就业空间分异是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内容,也为城市职住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随着中国社会空间的日益破碎化和极化,针对特定群体的就业空间分异研究显得更加重要。本文聚焦于北京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群体("蚁族"),以2012年在史各庄地区的社会调查一手数据为基础(史各庄地区是继唐家岭之后北京最大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村),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当地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

    2016年10期 v.40;No.354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9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变化研究——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和2001、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纯;易成栋;宋彦;

    大都市圈职住空间关系对城市的交通、资源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北京为例,运用分街道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经济普查数据,分析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2000-2010年市区和郊区的居住密度同时增加,开始呈现郊区化、多中心发育的特征;就业却更加向城市中心集中,不足以形成多中心就业的格局。城市中心区职住比升高,近郊靠近城市中心区的地区职住比降低,更多居民居住在郊区而到城市中心就业,职住错位加剧;而在郊区行政区中心,就业次中心开始初步形成。北京的案例表明,居住不断郊区化的同时,就业却更加集中,呈现出居住在郊区、就业依然集中在城市中心这种不同于西方城市的职住错位模式。本研究丰富了基于西方城市化背景下的职住错位理论并提供了新的实证案例,也为通过制定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的政策来提升居民就业可达性提供了政策依据。

    2016年10期 v.40;No.354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9K]
    [下载次数:1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历史文化保护

交通规划

  • 人性化的城市交通空间规划设计实践

    戴继锋;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围绕小汽车为核心发展,对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关注不够,交通系统的人性化亟需完善和提升。尽管近年来随着绿色交通的兴起,交通系统的人性化逐渐被重视和关注,但人性化的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使用者、城市管理者三个方面分析了人性化交通系统发展面临的困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构建人性化交通空间的对策和建议。

    2016年10期 v.40;No.354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0K]
    [下载次数: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张晓东;

    随着近些年北京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以城市交通拥堵为表象的"大城市病"日益严重。本文探讨了北京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城市人口规模、空间结构调整、土地综合效益提升、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宜居城市建设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2016年10期 v.40;No.35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1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海外快递

  • 旧概念与新环境(七):笛卡尔的天赋理念

    梁鹤年;

    笛卡尔主张以直觉思想和逻辑演绎去寻找物质现象底下的真相(本质和因果关系)。他认为在一个清晰而留心的思想中呈现出的清楚而分明的理念最为可靠。这些理念早存在于所有人的思想里,等待发掘,他称之为"天赋理念",带有浓厚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参与者应创造机会去辨认城市现象(包括纷争) 的本质及因果关系。

    2016年10期 v.40;No.354 8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规划实施案例

  • 由暴力拆迁到逆向垄断的法律呼唤——由太原桥东街拆迁案引发的思考

    刘晓兵;叶裕民;

    <正>拆迁贯穿于我国整个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的前10年,全国拆迁工作普遍进展迅速,强制拆迁频发,甚至出现拆迁户自焚等悲剧,造成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近些年来,随着针对政府拆迁行为的制度性约束不断加强,城市拆迁工作出现逆向垄断~①现象。从暴力拆迁到逆向垄断的拆迁历程,彰显了我国改革过程中法律制度的艰难进步,也呼唤着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1基本案情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道位于太原市中心区,辖区面积6.8km~2,人口11.8万余人,土地性质基

    2016年10期 v.40;No.354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9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某市怡景家园小区内违法建设案例分析

    杨建国;

    <正>2016年年初,某市行政执法部门接到关于该市怡景君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怡景家园住宅小区内违法建设一座两层钢结构建筑物的举报材料,并随后进行了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和调查结果,对该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1案情回顾举报材料称:2015年12月,某市怡景君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怡景家园住宅小区东端空地上,无任何规划建设手续建设了一座两层钢结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640m~2,作为自行车棚及社区活动场所。

    2016年10期 v.40;No.354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例研究

  • 声景在场所营造中的应用——以意大利阿尔泰纳小镇声景设计为例

    刘江;

    介绍了一个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阿尔泰纳小镇完成的基于声景理论和"城市针灸"手法的场所营造案例。案例的初衷是摆脱传统的注重空间的视觉品质的场所营造策略,从听觉的角度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声景设计的主要手法是把骡铃声引入了阿尔泰纳的声景中,这一设计不但增加了小镇声景的愉悦度,改变了小镇的氛围,而且骡铃声的信息传递功能除了警示作用,还被赋予了对老年人的社会关怀的内涵。骡铃声也很可能成为当地的标志声景,有助于人们形成"场所感",结合独特的铃铛设计,在未来甚至可能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案例为如何从听觉的维度提升空间的品质和内涵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2016年10期 v.40;No.354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其他

遗珠拾粹

  • 江西峡江县湖洲古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杨开;

    <正>1.概况湖洲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是赣中地区一处典型的古村落。古村背山面水,视野开阔,处于三条水系环绕的正中,赣江支流沂江从村前自东向西蜿蜒流过,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村口及村中主要开敞空间均栽种了樟树,体现了赣中地区村落"无樟不成村"的特点。古村占地面积21hm~2,村庄人口约1800人。湖洲村始建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是习氏宗族的聚居地,其祖先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汉末年贵族"襄阳习氏",后经历"永嘉之乱",习氏家族分演出若干支脉,其中一支向南迁移至当时的临江新淦县即今天的

    2016年10期 v.40;No.35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