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36

编者絮语

  • 改革

    石楠;

    <正>9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济南召开了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一个规模不大的会议,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中央政府历史上曾经召开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会议: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全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等等,但是,由国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召开的专门研究城乡规划改革的会议,似乎还是第一次。其实,改革一词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如此高调地把城乡规划改革作为主题强调出来,凸显了主管部门的

    2016年09期 v.40;No.35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意见》指出,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将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具体实践相结合,集中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2016年09期 v.40;No.35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别关注

  •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规划学科发展——城乡规划与公共管理学科融合专家研讨

    黄艳;薛澜;石楠;叶裕民;张庭伟;邹德慈;周婕;姜晓萍;崔功豪;郁建兴;何志方;陆军;武廷海;施卫良;唐子来;吕斌;杨开峰;

    <正>黄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教授级高工):我是学建筑出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高速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建设。在这三十年中,面对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我们多数时候是用工程思维来解决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绝大多数城市规划师和相关专业人员也都是工程类专业出身。但三十年城市快速建设后的今天,如果再单纯用工程思维来看待复杂城市问题,就已经暴露出方法失效、工具不适的短板,更进一步分析专业人员的基础训练,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科在源头上缺少补给和基础储备,目前

    2016年09期 v.40;No.352 9-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产权重构视角下的土地减量规划与实施——以上海新浜镇为例

    郭旭;田莉;

    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外围建设用地减量化,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目标。这种强制性的土地使用权交易使相关利益者的发展机会发生了重新分配。通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相关利益者理论,建构"产权重构-发展机会重新分配"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上海首个实施减量化的试点——新浜镇进行实地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对减量化背后的运作机制以及相关利益者的发展机会如何重新分配进行实证考察。最后根据理论框架和减量化实施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2016年09期 v.40;No.352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更新市场化的突破与局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杨槿;徐辰;

    存量土地优化利用是"新常态"语境下城乡规划变革的重要路径。部分先行地区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积极不干预,充分市场化"的城市更新制度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但由于城市更新的产权交易具有纵向"双边垄断"及横向"碎化产权"特点,交易成本过高导致"市场失灵"。单一向度的"社区统治"未能协调冲突,政府缺位下依赖市场难以应对城市更新困局。城市更新应在起步阶段完善制度供给、采取多元化政府干预手段,并逐步培育社区参与意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与公平分享。

    2016年09期 v.40;No.352 32-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2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颗粒物分布视角下的健康城市规划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方法

    王兰;赵晓菁;蒋希冀;唐健;

    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与公共健康关系密切,20世纪初期作为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干预途径和方法出现。目前欧美对于健康城市规划的研究关注如何通过规划设计,减少特定疾病的患病率,国内相关研究开始起步。由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雾霾(PM2.5,PM10等颗粒物)频发,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上升;非常有必要探究如何通过建成环境要素的规划和设计优化,减缓颗粒物对于居民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本文基于颗粒物分布、呼吸系统疾病、城市空间要素三者关系的文献研究,以建成环境要素是否影响颗粒物浓度分布作为自变量选取原则,以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作为协变量,以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癌)的个体病患分布和特定空间单元患病率作为因变量,建构在颗粒物分布视角下的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并提出构建实证模型的方法和路径。

    2016年09期 v.40;No.352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预期-现实”比较的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探析

    强欢欢;吴晓;王慧;

    "新就业人员"作为一类中低收入群体,在居住方面存在阶段性的困难,已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夹心层",亟需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以新就业人员聚居区的现状为基础,展开聚居区的重点预期分析,并与现实聚居空间进行分类比较和交叉分析,旨在发掘聚居区"预期-现实"之间的差异及其个体原因,从而为聚居区的改造策略提供依据。

    2016年09期 v.40;No.352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城镇化

  • 柔性城镇化模式——基于乡村兼业和流动性的猜想

    陈昭;

    阐述了对当前城镇化所关切但尚待解决的城镇化就业问题的猜想。在重新发现并梳理乡村"兼业"和"流动性"历史表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现有城镇化发展基础及条件下,不可能重复传统城镇化理论所暗示的"去兼业"和"去流动性",即专业化就业和向城镇一次性固定迁移的城镇化模式,而应当寻求以兼业与流动性为核心的低成本、可持续的替代。进一步,有别于现有城镇化向城市集中、城乡分离的"刚性"认知,提出整合兼业和流动性的柔性城镇化模式猜想。

    2016年09期 v.40;No.352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政策评价

    盛亦男;

    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可能产生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从未来的人口流动的趋势来看,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将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居留。一代流动人口的返乡意愿相对更强,会加重农村的养老负担,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市长期居留的意愿更强,将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应用倾向值分析方法对外来人口调控政策进行评价,发现城市的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比较有限。分析其原因,发现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顺应了城市化和产业集聚的规律,流动者个体选择与城市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的人口压力不断增加,一些现行的人口调控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上述问题使大城市的人口疏解政策效果有限。

    2016年09期 v.40;No.352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 ]

遗产保护

  • 转型制度演进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分析——以上海为例

    张鹏;吴霄婧;

    伴随我国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项目的转型和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日益受到关注。工业项目的转型受到土地制度和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并会对工业建筑的处置,包括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工业项目转型的"制度"入手,对国家和地方(上海)阶段性法规和条文进行整理与解读,探讨工业转型政策的演进趋势和特点;结合上海实际案例解析,探讨工业转型制度制约下工业项目转型的不同路径,及其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影响。

    2016年09期 v.40;No.352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1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系研究——基于尺度层级结构视角

    刘抚英;

    基于对尺度和尺度层级结构的阐述,提出了工业遗产的4个尺度层级为单体设施层级、工业厂区层级、工业区(工矿城镇)层级和工业区域层级,分析了工业遗产各尺度层级结构的构成要素和特征,以及工业遗产尺度层级结构体系框架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基于4个尺度层级框架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包括:单体设施层级的功能转化模式和空间更新模式,工业厂区层级的工业博物馆园区模式、后工业景观公园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以及混合型园区模式,工业区(工矿城镇)层级的工业博物馆群落模式和城市工业遗产廊道模式,工业区域层级的区域性工业景观公园模式和工业遗产线路模式。据此,构建了基于尺度层级结构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系框架,以此作为模式选择决策的理论依据。

    2016年09期 v.40;No.352 84-9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1 ]

城市设计

  • 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构与设计

    何凌华;

    从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着手,通过考察不同城市功能空间的变革,分析互联网与城市空间的作用关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虚拟的互联网实际正在向城市空间索取更多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开始逐渐成为互联网环境下最重要的城市空间。同时,根据研究得出的相关趋势,在近年来的实际项目中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尝试总结出四个关键点,以期为今后的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与管理方向。

    2016年09期 v.40;No.352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1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中避难人口预测的简便方法——以地震灾害为例

    陈志芬;周健;王家卓;邹亮;谢映霞;

    在地震避难人口预测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建筑震害避难率与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面积比的地震灾害避难人口比例预测模型,并给出了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和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表。规划人员利用用地类型、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再通过查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便可计算研究区域的避难率。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合理可信,能为城市规划、市政规划等非地震专业人员所使用。

    2016年09期 v.40;No.352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城镇化_遗珠拾粹 152

  • 江西金溪县竹桥古村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李久君;

    <正>1.竹桥概况竹桥古村是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的一个村落,由先祖余氏及后人建成。竹桥古村距抚州市区约50km,临接古代金溪县至东乡县的交通要道。村前一溪如带缓缓而流,村口有一株四人合抱老樟树。村后竹树繁盛,俨然一处水秀山青的古村落。2.历史沿革竹桥古村历史上有"三迁"之说。始迁祖余克忠,原居福建绍武兰田,任昭武统军(或称昭武校尉),五代时镇守抚州上幕镇,即今金溪。见火源山水秀丽,遂携家居于火源,至十三代余文隆迁至月塘,即今竹桥。3.村落空间与建筑特色

    2016年09期 v.40;No.35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