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39

编者絮语

  • 协同

    石楠;

    <正>联合国公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这虽然不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但它是第一份由联合国机构颁布的规划领域的国际准则,凝聚了来自世界各国规划专家的心血,并且得到成员国的认可,注定在规划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准则》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方方面面,它规定了各国政府、地方主管部门、民间组

    2016年04期 v.40;No.34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遗珠拾粹147

  • 福建霞浦大京所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姚子刚;张杰;庞艳;徐启祥;冯家族;

    <正>1.概况大京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大京,亦称大金,地处霞浦县东冲半岛东侧,距霞浦县城40km。相传有客宿山下人家,翌晨遗金二大锭而去,主人兄弟追十里还客。客谢道:"得金不取,必非常人,异日声价当比‘南金’"。大京村人杰地灵,自宋以来,名人辈出,近现代更涌现出众多仁人志士。

    2016年04期 v.40;No.34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明确,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下文节选刊登《纲要》中"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

    2016年04期 v.40;No.34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

    周岚;崔曙平;

    基于对新常态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影响分析,提出新常态下的转型期正是城市规划行业凤凰涅槃的关键阶段,城市规划面临着包括存量空间规划作为新重点、绿色生态规划作为新类型、行动规划作为新领域、乡村规划作为新天地以及"互联网+"作为新课题等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城市规划行业如能积极应对变化,当可在中国城镇化后半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04期 v.40;No.347 9-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下载次数:1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适应发展要求 对接社会管理——天津市中心城区控规深化实践探索

    严定中;李春梅;谢水木;王绍妍;

    结合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控规深化工作,探索了控规层面对接社会管理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程序上的对接,既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又注重形式的严谨合法和环节的全过程;二是空间范围上的对接,将控规单元的划分与街道办的管辖范围一一对应,并按控规单元配置居住区级的相应配套设施,使规划管理与社会管理在空间范围上保持一致;三是管理内容上的对接,将公共服务设施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配置对应为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为主的两级配置,使各级设施的规划内容都有明确的对应主体,为其建设实施和管理维护提供保障。通过这些措施,加强控规与社会管理的对接,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6年04期 v.40;No.34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分期

    李浩;

    历史分期是新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由于城市规划发展的独特性,其历史分期工作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诸多困难。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围绕历史分期指导思想、历史分期依据(标准)、分期标志的选择、历史分期(阶段)的划分数量、"过渡"阶段的归属等若干问题,深入讨论了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分期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方法。进而结合城市规划发展事件的详实史料,提出"二、六、十一"的历史分期方案,即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分别划分为2个历史时期、6个发展阶段及11个再细分的亚阶段。在具体表述上,主张以中观层次的6个发展阶段作为历史分期的主体形式,即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初创期(1949-195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动荡期(1958-1965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停滞期(1966-197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恢复期(1978-1989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建构期(1990-200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转型期(2008年至今)。

    2016年04期 v.40;No.347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1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新乡村建设与规划师的职责——基于广西百色华润希望小镇乡村建设实验的思考

    王伟强;丁国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适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建设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活跃的乡村建设实践则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基础。广西百色华润希望小镇是国内首例由央企捐建,政府、村民及高校机构等联合运作的乡村建设实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本文在对百色华润希望小镇乡村建设实验讨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起包括改善建成环境、扶持产业经济和重构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乡村建设理论及运行机制,并阐述其在百色华润希望小镇的具体实施与成效。最后,对该理论及实践进行检讨,探讨了乡村规划与乡村建设的关系以及乡村规划师在乡村建设中的职责等问题。

    2016年04期 v.40;No.347 27-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下载次数:1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空间规划研究

  • 基于百度地图热力图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吴志强;叶锺楠;

    在百度地图热力图工具所提供的动态大数据基础上,尝试利用数据的实时优势建立基于空间使用强度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对人群的集聚度、集聚位置、人口重心等指标在连续一周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在工作日时段内上海中心城区的人群集聚在时间上比周末持久而在空间上比周末分散,同时中心城区的人口重心移动在工作日呈现出逆时针的周期特征,而在周末则没有明显的规律。研究表明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在经过适当的挖掘和处理后能够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更为动态的视角和方法。

    2016年04期 v.40;No.347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2K]
    [下载次数:11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8 ] |[阅读次数:8 ]
  • 昆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句法研究

    田金欢;周昕;李志英;于璨宁;

    利用空间句法轴线地图模型的整体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可理解度三个关键参数,分别对昆明不同年代现状图和总体规划图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空间句法能够动态地体现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敏感地把握空间结构转变时刻、准确地预测城市发展方向及完整地呈现城市内部结构变迁的结论。通过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重点和空间结构对比,句法分析能够找出1982年昆明空间规划存在违背发展趋势、1996年空间规划丧失昆明结构调整时机的问题,体现了空间句法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显著的应用价值。根据空间句法对昆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分析,对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出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行多中心建设、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完善慢行交通体系的规划策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可持续发展。

    2016年04期 v.40;No.347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8K]
    [下载次数:1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和演化——以改革开放以来的马鞍山市为实证

    吴晓;孙静;左为;王慧;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计划经济阶段的独特产物,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阶层分化,已经在社会空间上呈现出了相应的变化和独特的规律。以马鞍山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案例,采取因子生态分析法,依循"单因子分析—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路径,不但针对马鞍山市社会空间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空间描述和定量探讨,还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演化进程中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时间节点,纵向剖析和揭示了马鞍山市社会空间的演化规律。其中,既覆盖了资源型城市演化的独特轨迹,也叠合了国家发展大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普遍规律。

    2016年04期 v.40;No.347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6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城市化研究

  • 基于“城市性”的流动人口城市化探讨——以扬州城北拖砖人为例

    申明锐;张京祥;

    将城乡社会学研究中的"城市性"和"城乡连续谱"两个整体特征概念发展运用到流动人口的个体研究上来。通过对扬州城北拖砖人的实证考察,认为其在行为空间和社会网络两方面均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城市性特征,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定居与发展,使得其只能成为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之间的摇摆者。城乡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化政策重点覆盖的人群,根据其城市性的不同存在着一个逐步实现完全城市化的"城乡连续谱",城市性的提升是贯穿人的城市化过程的核心线索。而这其中,有组织性的就业和社区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6年04期 v.40;No.347 61-6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7K]
    [下载次数:1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空间流动研究——以深圳富士康为例

    欧顺仙;肖扬;李志刚;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深圳富士康为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空间流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过程呈现出一定的时空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非正规到正规就业的向上流动"、"想法的酝酿"、"空间固化与锁定";其空间特征体现为新生代农民工被锁定在城乡二元的双重边界之间:"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进一步,从户籍、贷款政策、文化、关系网络、市场经济、工厂生产方式及管理体制六个层面对此予以分析,发现户籍制度仍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扎根城市;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员工的晋升空间狭隘,社会地位提升困难。总体上,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城市扎根与回乡归根的双重困境。

    2016年04期 v.40;No.347 69-7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乡村规划

  • 江苏镇江市村落物质空间形态的地貌关联解析

    王恩琪;韩冬青;董亦楠;

    依据镇江市复合的自然地貌条件,将其乡村聚落形态划分为四大地域类型区:岗地湖荡、山地丘陵、江南平原和沿江圩区。基于对2012年卫星影像和Google三维地形数据的采集,选取20个典型样本村落图解呈现其4kmx4km的周边环境和整体村落形态。通过分析各样本在空间分布、规模、密度以及肌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总结归纳不同类型自然村落在选址、生长和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制,以此作为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物质空间形态特色塑造的参考。

    2016年04期 v.40;No.347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9K]
    [下载次数:1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更新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

    潜莎娅;黄杉;华晨;

    美丽乡村建设中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下出现利益失衡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有机更新模式,作为平衡多方利益的方法;阐述多元主体的含义和结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在规划编制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参与机制,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阐明多元主体参与下美丽乡村有机更新的成效。

    2016年04期 v.40;No.347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7K]
    [下载次数:4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1 ] |[阅读次数:0 ]

规划实施案例

  • “请别挡住我的阳光”——由一个阳光权纠纷案引发的产权思考

    于洋;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土地稀缺性日益凸显,导致高强度土地开发和不动产价值飙升。作为不动产产权束中重要的一束,阳光权的价值也一路走高。例如:在2006年南京市鼓楼区王全英诉开发商侵犯阳光权案中,业主最终获赔3.96万元;而2015年,同样发生在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侵犯阳光权案中,赔偿涨至10万元。短短10年间,诉讼标的

    2016年04期 v.40;No.347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铁国贸站“轨道+”模式改造案例研究

    施卫良;

    <正>土地资源紧缺倒逼建设用地使用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型,加大存量用地更新改造力度已成为许多城市建成区优化功能、提升品质的重要路径。而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作为大城市中重要的空间联系纽带与节点,将成为城市建成区更新的触媒,产生"轨道+"模式的多重更新效应。"轨道+土地"将提高车站周边地区土地使用综合效益,"轨道+环境"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2016年04期 v.40;No.347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年会报告

  • 基于文化生态及复杂系统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

    阳建强;

    简要回顾了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针对近年来新的发展趋向,从文化生态、多维价值和复杂系统三方面对城乡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进行了分析,提出突破单一空间保护融入更为宏观的文化生态,建立基于核心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融入复杂开放系统走向活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公共政策促进多部门和相关利益者的综合协调等拓展思路和建议,最后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和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的实践探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2016年04期 v.40;No.347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下载次数:2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年会建言

  • 韧性城市建设须提上议事日程

    翟国方;

    <正>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城市对各种灾难灾害的抵御始终相伴。全世界每年爆发的城市灾害及安全事件数以万计,对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与威胁。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km~2,共造成约6.9万人死亡、37.4万人受伤、1.8万人失踪;2010年海地7.3级地震导致其首都基本被摧毁,约30万人死亡。除地震之外,我国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其

    2016年04期 v.40;No.34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1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