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25

编者絮语

  • 匠人

    石楠;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几个字,虽然这两年经常见诸报端,但能够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让大家眼前一亮。一说起工匠精神,大家很容易联想到瑞士钟表、德国机械、日本电子等工业品,其实,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工

    2016年03期 v.40;No.34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见》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

    2016年03期 v.40;No.34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再认识

    杨保军;张菁;董珂;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量质并重、坚持差异发展、坚持多元动力。

    2016年03期 v.40;No.346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存量规划的我国城市公共物品生产模式变革

    于洋;

    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城市公共物品生产模式的转变。本文认为,激励性区划制度可以成为存量规划下一种有效的城市公共物品生产模式,并在对美国激励性区划制度的发展历史、规划编制、实施管理、评估监管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结合两国制度差异和我国目前发展现状,提出了在激励性区划政策本土化中的具体政策与制度建议。

    2016年03期 v.40;No.346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9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肖扬;陈颂;汪鑫;黄建中;

    以全球城市理论为视角,探索上海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和其影响机制。基于小尺度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数据,分别选取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差异指数、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分析新移民居住空间特征,并结合相关规划分析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新移民主要聚集于外围地区,其居住空间分异在城市郊区更为显著,而中心城区新移民已基本融入本地居民生活,新移民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密切相关;此外,上海和中国其他世界城市的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的机制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地区新移民聚集区在形成机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心城区主要受到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城市外围地区主要受到市场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2016年03期 v.40;No.346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 ]
  • 弹性城市理论演化述评:概念、脉络与趋势

    欧阳虹彬;叶强;

    弹性城市正成为重要的城市规划理论。其研究的不断发展及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使其理论核心"弹性"的概念纷繁芜杂,给理解带来困扰。运用文献法对弹性概念演化进行系统研究,依据其在研究范围、核心属性、关键指标等内涵特征上的差异,发现其经历工程弹性、生态弹性、社会-生态弹性等三个发展阶段,基于不同阶段的概念内涵形成相应发展脉络,由此形成以概念内涵演化线索为树干、以基于概念形成的研究脉络为树枝的"树"状弹性城市理论体系。指出该理论之树未来发展趋势将以文脉弹性概念为核心,立足于城市文脉系统,强调整体的可变性属性,以适宜创新性为关键指标,来深化理论体系、促进弹性城市理论走向实践层面。

    2016年03期 v.40;No.346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旅游地区利益相关者中心度分析——以成都为例

    廖涛;魏兰;郑雨诗;

    处理好历史文化旅游地区建设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是使历史文化旅游地区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成都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绘制利益相关者网络图,进行中心度分析,计算出五大利益主体的结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结论显示,在历史文化旅游地区利益相关者中游客是一个核心主体,要实现历史文化旅游地区在保护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应考虑游客的利益诉求。

    2016年03期 v.40;No.346 43-4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历史保护

  • 《华盛顿宪章》的终结与新生——《关于历史城市、城镇和城区的维护与管理的瓦莱塔原则》解读

    林源;孟玉;

    《瓦莱塔原则》是目前关于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的最新、最重要的国际宪章,它在《华盛顿宪章》、《内罗毕建议》等一系列文件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风险,对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的主要概念给出了清晰的定义,详尽分析了影响历史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变化,明确提出了对历史城镇进行维护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与标准,以及关于实践的方法、建议和策略。与原有文件相比,《瓦莱塔原则》强调对干预历史城镇的行为活动的控制、强调场所精神的建立、强调文化认同的保持,重视变化以及变化带来的可能性、重视历史城镇的非物质价值的保护、提倡将历史城镇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实现可持续的整体保护与和谐发展。

    2016年03期 v.40;No.34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2 ] |[阅读次数:0 ]

城市设计

  • 基于存量环境更新的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开县案例

    杨震;费保海;郑松伟;杨瑞花;

    指出在经历多年高速城市化之后,中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并行的阶段,城市从以"增量扩张"为主转变为以"存量更新"为主,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从描绘"宏大蓝图"转向更新存量环境。继而以开县实践为案例,探讨了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对山水城市总体空间环境进行优化提升的策略与方法,归纳了在存量更新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与对象、工作方法、实施路径等,以期为新时期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参考。

    2016年03期 v.40;No.34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嗅觉设计

    殷敏;杨仲元;李光州;徐建刚;

    公共空间的嗅觉设计是现代城市设计中被忽视的一环。由于嗅觉的记忆性、地方性、信息性,嗅觉设计应该成为塑造城市特色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本文概括了嗅觉景观的相关应用,并试图探寻公共空间嗅觉设计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同时,文章分析了公共空间嗅觉设计面临的困难,其最主要矛盾为思想上的不重视和嗅觉背景环境的恶化。面临这些困难,嗅觉设计也许需要区别于视觉设计的工具和方法。

    2016年03期 v.40;No.34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土地利用

  • 北美城市TOD轨道站点地区的分类规划指引

    刘泉;钱征寒;

    TOD规划模式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站点周边地区的局部地区提出规划建设引导要求,更对城市总体层面的宏观规划布局具有系统性的影响。近年来,北美地区城市在TOD地区的规划管理实践中,充分考虑城市功能结构与公交网络布局对TOD地区的叠加作用,形成在类型划分、圈层布局和要素指引等3方面进行规划引导的管理方法。通过对这些经验方法进行总结,能够为我国TOD地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2016年03期 v.40;No.346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从经典式到现代式——对中国城市TOD规划的启发

    宋昀;汤朝晖;

    分析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魏林比的经典TOD布局的建设,以及其在欧洲城市背景下取得成功的条件与限制,并对比分析了新加坡的整体TOD规划政策,分析了榜鹅新城TOD规划,阐述了多重交互的公共交通系统对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的作用,以及对中国人口稠密的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启发。

    2016年03期 v.40;No.346 71-7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深港轨道站站域空间紧凑度对比研究

    殷子渊;薛求理;

    影响轨道系统吸引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距离、建筑密度、土地多样性、可达性和步行系统完善程度等是重要的空间因素。考察已经完成的香港港铁站周边站域空间的居住单元和城市功能设施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是高乘坐量轨道站的基本特征。结合香港案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深圳为案例的比较研究验证了站域空间的紧凑形态影响轨道系统分担城市总出行比例,同时在轨道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从规划原则、土地开发策略和完善步行系统等方面归纳出了影响紧凑空间形态形成的各类因素。

    2016年03期 v.40;No.346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青年工程规划师竞赛论文选登

  • 应对不同降雨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法探讨——以成都市双流县城市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魏婷;

    为构建能应对不同降雨的海绵城市,应针对不同雨量提出相应的控制目标,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予以落实。以成都市双流县城市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构建两级目标:在常规降雨目标下(35.6mm),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控制,最终落实为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指标,以期达到恢复原有水文特征的效果。在极端降雨目标下(100.9mm),基于GIS模型模拟,推荐汇流通道及湖区位置,落实于规划方案中,并对河道过水能力、湖区库容进行校验,以期达到在规划层面防涝的目标。

    2016年03期 v.40;No.346 83-8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水力模型的低影响开发规划研究

    冯博;

    以水力模型模拟为基本方法,将低影响开发系统纳入雨水排涝体系,通过内涝风险评估为径流峰值控制提供依据;根据规划区域的特征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构建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体系,为径流总量控制提供支撑。在规划的过程中加以模型模拟,利用模型评估低影响开发系统对场地水文的控制效果及对排涝体系的贡献,进一步增强低影响开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016年03期 v.40;No.34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山地城市水系规划路径探索

    陈灵凤;

    山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生态服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异于平原城市的特性,也因此带来系统破碎、用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等问题。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对促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水系特征及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区、小流域、河段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探索山地城市水系在系统组织、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

    2016年03期 v.40;No.346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编制技术难点探讨

    姜勇;

    探讨了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编制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内涝防治与面源污染削减为主、雨水资源化利用为辅"的海绵城市建设目的和"平均分配+微调整"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并将方法在实际中运用,指导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03期 v.40;No.346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以西咸新区为例

    张亮;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由于具有良好的吸水、持水、释水的水力特性,逐步成为国家统筹解决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等水系统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海绵城市建设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本文以西咸新区为例,结合其本地气候、水文地质、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特点,探讨海绵城市的内涵、建设目标、指标分解、建设策略等关键内容,并重点针对湿陷性黄土区、干旱地区等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式进行分析,提出西咸新区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为我国西北地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6年03期 v.40;No.34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9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1 ]

遗珠拾粹146

  • 山东微山独山岛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姚子刚;庞艳;李文墨;徐启祥;冯家族;

    <正>1.概况独山岛隶属于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乡,位于独山湖中,西北接南阳湖,西、南两面连接昭阳湖,占地面积约3km~2。独山岛与微山县两城镇隔水相望。它的北面是凫山山脉的桃花山、凤凰山、白马山、老磨台。独山岛东西长2km,南北约1.5km。独山山体位于整座岛屿中部,建筑与村落沿着山势高低自然

    2016年03期 v.40;No.346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