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50

编者絮语

  • 文件

    石楠;

    <正>年底年初,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去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了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内容涉及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管理、创新治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是新时期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文件。今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8千多字的文件涉及深入

    2016年02期 v.40;No.345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国务院印发《意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2016年02期 v.40;No.34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区域规划

  • 近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协调性演化研究

    胡燕燕;曹卫东;

    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核心,也是国家主体功能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1982-2013年我国城市城镇人口(含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二三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经济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综合K值法和协调性指数这两种方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三者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研究表明:1982-201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平稳增长,城镇化失调逐渐显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交替领先,且两者均滞后于经济城镇化;从空间分布看,各区域城镇化协调性分异明显,协调性呈现西高东低态势,且东北三省城镇化失调现象最为严重。

    2016年02期 v.40;No.345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群空间集聚和扩散的特征与机制——以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例

    李凯;刘涛;曹广忠;

    城市群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形式。本文以分别位于我国东、中、西部的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地区和成渝城市群为分析对象,从中心-外围的圈层关系视角,运用数量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考察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阶段特征和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城市群地区的要素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指向和交通指向,外向扩散表现出沿"核心都市区中心市-核心都市区外围县-城市群次圈层-城市群外围地区"的空间梯度扩散规律,且人口扩散滞后于经济扩散。进一步考察了初始规模、投资强度、经济发展、通达性以及市场分割对沿海和内陆城市密集地区空间聚散的不同影响作用,以期揭示和解释这类地区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并为城市群的跨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规划提供认识依据。

    2016年02期 v.40;No.345 18-2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3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共生及其调控研究

    朱俊成;宋成舜;张敏;黄莉敏;汤进华;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地带发展的引擎,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区域经济格局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三角多中心结构分析表明,多中心不协同发展导致的区域竞争加剧、区域不平衡性、区域同质重构现象成为影响和制约长三角地区持续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利用生物共生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关系进行分析与诊断,构建了多中心共生的框架,分析了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并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共生与协同发展的调控模式、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2016年02期 v.40;No.345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同城化视角下湖北小池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陶德凯;林小如;黄亚平;

    同城化是"从区域论城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区域发展观。在湖北小池滨江新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之际,从政策主导、内生驱动、外借助推、资源聚合等4个方面分析小池南望融入九江同城发展的动力。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指出,在"中四角"地理中心与"鄂东门户"耦合的特殊区位条件下,小池发展面临区位优势转化难、产业定位游离、城镇化动力不足、空间风貌特色欠缺等问题,并从九江、黄梅"同城共建、拥江共享、错位共赢"3个维度指出,位于鄂东前沿阵地的小池城镇空间需要重点从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拥江发展的梯次空间品质、聚合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等方面调控优化,以彰显两地的同城化效应,带动鄂东门户地带的发展。

    2016年02期 v.40;No.345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统筹城乡发展效率评价

    胡银根;廖成泉;章晓曼;王聪;

    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及其效率的内涵。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因素,通过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城乡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统筹城乡发展效率水平不存在对称关系;减少资源的冗余性投入、建立合理的资源投入分配结构是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效率的关键。

    2016年02期 v.40;No.345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规划研究

  • 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李彦伯;诸大建;王欢明;

    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模式选择是城市的重要问题,新公共服务中公民满意度测量及评价逐渐被强调,旧有的发展导向及政策模式也亟需重新审视。本研究立足于上海的实证案例构造居民居住满意度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居民对街区政策评价与其居住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出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动迁与保护政策对于改善城市历史街区的作用已经减退,相反治理与参与的改善对于提升居民居住满意度并最终促进街区发展作用显著,据此建议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必须重视治理方式的转变以及参与水平的提高。

    2016年02期 v.40;No.345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厦门市“空心村”治理中的利益主体行动机制研究

    王雷;马晓明;星野敏;

    以制度分析为研究视角,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对厦门市"空心村"形成背后的制度变迁特征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空心村"治理的多方利益主体的行动机制,并对影响农村建设行动及治理效果的深层根源展开了讨论,尝试提出了促使"空心村"治理的相关利益主体更具备治理行动能力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改造模式,并为我国乡村规划的制度分析框架的建构提供借鉴。

    2016年02期 v.40;No.345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方志城池图中的中国古代城市意象研究——以清代浙江省地方志为例

    阴劼;徐杏华;李晨晨;

    以方志城池图为对象、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城市意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可分为内外均衡型、外向型和内向型,3个类型的城市意象均以城内为主、城外为辅,共性大于差异性。其次,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受地理环境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第三,中国古代城市意象随时间推移发生动态变化,在清代呈现出中期外向型、晚期内向型两个较为明显的历史演变趋势。最后,指出中国古代城市整体意象体现的是"城乡融合"的传统社会空间秩序,表达的是中国古代理想的城市观。

    2016年02期 v.40;No.345 69-7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年会报告

  •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监管

    赵燕菁;

    规划许可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直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盲区"。在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下,一级土地市场实际上扮演者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融资的关键角色。城市规划控制着土地供给的规模、区位、功能、开发强度。城市规划能否发挥好对不动产市场的调节和监管作用,对城市经济绩效会产生重大影响。

    2016年02期 v.40;No.345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西古村镇区域类型与集群式保护策略

    何依;邓巍;李锦生;翟顺河;

    古村镇是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现象,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关联,既是地理环境的适应产物,也是区域历史的物化形式,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本文从山西省在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出发,在九边重镇和开中飨边的国防政策下,在防守与流通的区域格局中,分析山西古村镇的历史成因,厘清山西省古村镇的特殊类型,包括长城沿线的军屯、汾河流域的家堡、清化古道的商镇、晋南盆地的聚落、黄河岸边的渡村、太行八陉的关村。并进一步结合地理空间、人文空间、行政空间,建构"四片两线"的山西省域古村镇空间体系,提出"集群式"的保护构架。

    2016年02期 v.40;No.345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年会建言

  • 城乡规划要强化社会公正的目标

    周俭;

    <正>中国的城镇化在过去的30年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学始终伴随着,工程技术则一直是传统城乡规划的根基。今天我们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应该回归"人"这一本体。因此,城乡规划将不再仅仅是工程和经济的思维,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生活品质化、多样性与创新以及吸引力和魅力,所有这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立足于"人"这个复杂、多元群体的贡献。社会融合、身份认同、公共交往、绅士化、移民、养老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等等的城市社会学话题在城乡规

    2016年02期 v.40;No.34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针对山地城镇特殊性,构建规划建设工作体系

    李和平;

    <正>山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山地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构成复杂,气候环境多变,是生态敏感脆弱、灾害频发的区域,同时具有人口稠密而经济发展缓慢的特点,这导致山地城乡规划和建设涉及的科技问题较之平原地区要复杂得多。我国近年连续发生的"5·1 2汶川大地震"、"云南盈江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均在山区。经验和教训表明,山地城镇选址、规划布

    2016年02期 v.40;No.345 96-9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年会论坛

  • “新常态”下的规划编制机构

    温春阳;唐凯;邹兵;王唯山;李迅;房庆方;石楠;

    <正>温春阳(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本论坛主持人):2015年,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新的发展背景对我们规划编制机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城乡规划如何服务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等发展战略;其次,围绕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城乡规划如何实现资源在区域和城市中更加合理的配置;第三,面对国家深化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要

    2016年02期 v.40;No.345 98-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空间规划—政府与市场

    王富海;袁奇峰;石楠;赵燕菁;林坚;

    <正>王富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本论坛主持人):多年来,我国城乡规划的创新与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新常态"形势的到来令其由过去的"量变积累"走到了"质变突破"的关口,为此,业界围绕变革已经进行了多角度、多路径的探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

    2016年02期 v.40;No.345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美丽人居与和谐社区营建

    吴唯佳;吴良镛;石楠;陈为邦;李郇;朱东风;余压芳;展二鹏;

    <正>吴唯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本论坛主持人):先结合我们的工作情况,就组织这次论坛和计划讨论的议题,谈一些看法。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论断,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对此还

    2016年02期 v.40;No.345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遗珠拾粹

  • 陕西石泉后柳古镇

    杨眉;张伏虎;曹象明;

    <正>1、古镇概况与历史沿革后柳古镇坐落于陕西省石泉县南部汉江与中坝河交汇处,北距县城约20km,旧时发达的水运造就了这座千年商埠,也成就了汉江沿岸著名的水码头。丰富的土特产从这座水码头运往全国各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商人也在老街上建商铺,做买卖,中转各种商业物资。传统建筑多临江而建,占地面积约30余亩。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一条长约200m的古商道。20世纪末,随着石熨公路、

    2016年02期 v.40;No.345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