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俊;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冲突与矛盾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两规在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发展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总结了上海"两规合一"实践中关于战略引领、城乡统筹、生态优先、转型发展、管理创新的基本做法,并对"两规合一"后城市规划在管控能力、配给能力、政策能力和实施能力等方面的新变革进行了探讨。
2010年06期 v.34;No.27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3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1 ] |[阅读次数:2 ] - 张文彤;殷毅;姜涛;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职能与地位的不断提升,规划编制从方案到实施之间的落差问题,正日益变得突出与紧迫。本文以强化规划的先导为目标,通过对当前国内规划编制-实施体系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归纳分析,提出"战略型规划"、"控制型规划"和"实施型规划"三种类型划分的重要性,并对其各自内涵、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简要介绍了武汉市在基于实施的规划编制机制改进上进行的一些探索。
2010年06期 v.34;No.27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 ] - 舒沐晖;扈万泰;余颖;
统筹城乡发展对于重庆市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重庆市城乡统筹面临的现实特征入手,总结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工作存在问题,并由此提出建构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规划两大对策,进而提出了构建重庆市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建议。并分析了在规划编制体系实施中将会面临的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010年06期 v.34;No.27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 ] - 官大雨;
回顾了国家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历程、相关要求与成效,对建设部总规纲要审查意见要求、15个部委成果草案审查意见要求、国务院对总规成果批复意见要求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与解读,揭示了总规审批制度的重大作用、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审批改进方案、相关编制工作改进的构想。
2010年06期 v.34;No.272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 ]
- 赵万民;赵民;毛其智;
城乡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城乡规划学科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已在全国城乡规划学术界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业界形成庞大和强有力的支撑体系。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一级学科的学科范围。目前,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从学科内涵、社会发展必然性、新学科研究领域、二级学科设置、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方面,论证城乡规划学①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0年06期 v.34;No.272 46-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3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9 ] |[阅读次数:6 ] - 葛丹东;华晨;
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误区中反思,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并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等多方面需求为切入点,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亟须视角转换,并建构了基于"价值观——技术——机制"逻辑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规划过程新方向。
2010年06期 v.34;No.272 55-5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3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9 ] |[阅读次数:2 ] - 徐文辉;
从分析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意义出发,结合浙江省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乡村线性空间规划建设的局限性和不足,表明了发展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平原地区到滨海地区在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游憩活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侧重和乡村绿道发展类型,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评价因子和评价结构,并依据不同地区线性空间特点和侧重得出评价因子权重,从而形成了浙江省乡村绿道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后对模式在规划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2010年06期 v.34;No.272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7 ] |[阅读次数:3 ]
- 闫水玉;杨柳;邢忠;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是山地城市规划第一原则,对山地城市进行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并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第一基础,山地城市的非建设用地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控制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需要科学规划,山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是多学科合作交融、全方位思考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以上内容构成已故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学术核心,并在其所完成的规划工程中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山地城市之魂魄。
2010年06期 v.34;No.272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1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2 ] - 闫水玉;王正;赵珂;
重庆云阳县城总体规划针对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从移民安居到生活发展的社会转型文化环境,以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为目标,通过绿色化、紧凑、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协同生成的交通系统等方式,在耦合自然的规划路径、空间引导的规划路径、空间增长控制的规划路径、适度紧凑的规划路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实施效果良好。
2010年06期 v.34;No.272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 ] - 王正;闫水玉;方瑜;
重庆双福新城的规划实践中,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设计价值趋向,引入生态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在设计思维、设计理论和方法上系统体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在空间格局、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生态社区、开敞空间、产业布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生态化技术对策,将生态的理念贯彻到总体城市设计中,展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
2010年06期 v.34;No.27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 ] - 翁季;应文;
针对地域风貌呈现出趋同之势,提出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建构景观生态区位格局,以明晰各地风貌特色优势并激发区域整体优势,利于指导地域风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本文以四川省为例,从生态区位的角度,归纳出七大地域风貌类型斑块及五条联系各斑块的景观演替廊道,并针对每个类型单元制定出保护、传承导则。
2010年06期 v.34;No.27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