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403068

编者絮语

  • 理由

    石楠;

    <正>上海世博会开幕了,游人如织,好评如潮。编者在此建议,作为一名规划师,应该在这半年时间里去上海、看世博。

    2010年05期 v.34;No.271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国务院通知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4月17日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

    2010年05期 v.34;No.27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规划研究

  • 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张立;

    综述了关于我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研究成果,运用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全国省际城市化水平的相对差异一直在缩小,但2000年后发生了变化——全国分省的相对差异加速缩小,而三大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变得更加显著,并主导了全国的区域城市化差异。不仅如此,三大区域的绝对差异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除了历史、地理和区位因素外,区域政策、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全球化、行政区划调整和省际人口迁移影响了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未来城市化区域差异演变趋势的判断,并阐述了缩小城市化区域差异的现实政策意义。

    2010年05期 v.34;No.271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1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 ]
  • 大城市都市区化与规划调控思路的转型

    胡道生;宗跃光;

    都市化区是大城市由传统单一的城市空间格局,发展到城市和周边地区共融形成整体功能提升的城市化高级形态,都市区化现象必然要求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转型,以前的相关研究对此较少论及。作者以快速城市化的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宁波市为例,分析了宁波市的都市区化发展的空间特点、推动因素,基于此提出了城市规划理念转型的思路。

    2010年05期 v.34;No.27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 ]
  • 大城市空间系统的组织优化——一种基于交通行为选择的规划技术思路

    韦亚平;

    基于"大城市病"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城市空间系统阐述,指出:对于中国大城市的建成区和半建成区,需要确立"空间组织优化"的规划主题。在此主题下,论述了出行尺度、出行方式和组织层次等三个空间组织方面的优化内容;提出,大城市空间规划需要基于交通行为选择调查,遵循一种"渐进式"的规划技术思路。

    2010年05期 v.34;No.271 23-2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1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 ]
  •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基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

    洪世键;张京祥;

    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是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推动作用很显著,并且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结果存在较大的区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推动城市空间以蛙跳(飞地)方式蔓延,形成远离市区的郊区制造业带,并且派生出富人区、"城中村"等空间分异现象以及"小产权房"等城市建设问题。

    2010年05期 v.34;No.27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4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2 ]

规划管理

  • 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制度设计探讨

    徐忠平;

    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制度设计入手,探讨控规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整体制度性安排。必须放弃对"终极蓝图"式控规的追求,把控规管理当作一个不断完善、不断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控规作为城市政府重要的公共政策,除了完善编制技术与方法外,最急需的是尽快系统地建立一整套综合、明晰、公开、可监督的控规编制与实施管理机制,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开发主体、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责任与权利。

    2010年05期 v.34;No.271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 ]
  • 民主的价值与形式——规划决策听证制度的发展方向

    王郁;董黎黎;李烨洁;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和市民维权意识的高涨,听证活动正在成为规划管理过程中利益表达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推动听证制度各项目标的充分实现,避免听证活动成为符号化、走过场的公众参与形式或是无序的情绪宣泄渠道,仍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在理论层面探讨规划管理听证制度的价值目标和程序规则等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全国主要城市规划决策阶段听证制度的建设状况,通过听证制度的文本分析找出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2010年05期 v.34;No.271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 ]
  • 自由裁量之“自由”——兼论规划许可的效能优化

    邓小兵;车乐;

    行政自由裁量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目前规划许可中行使自由裁量权存在缺少明确的操作规则与程序设定、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纠错机制等问题。从行政法学的角度,研究认为要规避这些负面问题,优化行政效能不应该简单的对规划行政自由裁量权"限权",而是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控权",实现程序控权与实体控权的协调统一。首先,充实自由裁量控权依据,兼顾制约性规则与激励性规则、合法性标准与合理性标准;其次,完善"行政流程"的要素与程序设计,注重行政双方"交涉性"与"反思性",程序上赋予行政相对人和公众更多参与的权利,并设定行政主体在程序上相应的义务;第三,从增加违约成本、降低维权成本两方面双管齐下,形成对自由裁量的监督和纠错机制。

    2010年05期 v.34;No.27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注册城市规划师

  • 法国城市规划师认证制度概述

    <正>今年1月份,应英国皇家规划师学会、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部及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的邀请,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组织的中国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考察团,对英法两国进行了

    2010年05期 v.34;No.271 5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居住问题研究

  • 近年来济南市主城区居住用地布局变迁研究

    陈有川;尹逸娴;窦家利;

    基于城市规划空间单元尺度,应用拓扑圈层分析法和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法,对1996、2004、2007三个年度的济南市主城区居住用地布局进行统计,分析1996—2004年和2004—2007年两个时段内居住用地空间扩展的轨迹和增长中心的变迁路径,发现济南市居住用地布局变迁与城市形态演进并不同步,指出济南要实现"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必需加大集中综合开发力度。

    2010年05期 v.34;No.271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5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 ]
  • 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模式及案例研究

    张娴;

    2004年7月开始实施的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是促进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具有试验性的公共政策。按照试点选择及运作特点,将宅基地置换试点归纳为四类模式并选择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分析置换试点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政策绩效和面临的问题,总结试点经验并提出可行建议。

    2010年05期 v.34;No.271 59-6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1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 ]
  • 几种提高居住密度方法的量化评价

    陈昌勇;

    通过数学模型对几种提高居住密度(容积率)方法的效能进行比较、排序,根据结果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通过实际调研进行检验,指出提高居住密度的注意点,研究了提高居住密度的综合方法。

    2010年05期 v.34;No.271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 ]

小城镇规划研究

  • 小城镇灾后重建规划的四点思考——以绵竹市汉旺镇总体规划为例

    鲁晓军;李建华;翁一峰;陶来利;

    灾后重建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凸显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文章结合绵竹市汉旺镇总体规划实践,具体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众参与、突出"安全"及"生态"和注重空间特色营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形成了比较适应当前小城镇重建规划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希望对其他乡镇的重建规划有所启示。

    2010年05期 v.34;No.27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差异化援助与大生态建设——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规划探索

    罗彦;何林林;朱荣远;

    针对西藏自治区西部小城镇发展的特点,提出通过差异化援助为城镇发展动力,通过可持续"造血型"项目援助,促进阿里地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狮泉河镇的城镇拓展,并根据狮泉河镇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大力推进大生态小城镇建设,建立阿里标准。并以此指导城镇总体规划。

    2010年05期 v.34;No.27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县域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空间引导研究——以温州市苍南县为例

    杨介榜;陈前虎;吴一洲;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各种负面效应,其中作为区域发展基础的人口容量及其空间引导是关键因素。本文以环境容量的"木桶原理"为出发点,采用多基准的匡算方法,从建设空间供给、水资源承载力和粮食供给能力三个角度,以苍南县为例进行了县域环境人口容量的探讨,并在苍南县域环境特质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人口分布引导策略,以期为区域发展和相关规划提供依据与借鉴。

    2010年05期 v.34;No.271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实例研究

  • 大尺度城市设计定量方法与技术初探——以“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杨一帆;邓东;肖礼军;伍敏;

    以苏州中心城区为基本案例,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模型、GIS系统下的三维模型、社会学与场所分析理论和技术,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大尺度城市设计方法的技术实践。希望避免国内大量城市设计工作严重依赖主观经验判断,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脆弱的毛病,探索一套建立在量化、实证的分析基础上的城市设计程序与方法。

    2010年05期 v.34;No.271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5K]
    [下载次数:2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2 ]
  • 川西新型村庄规划探索——以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

    熊国平;王爱军;盛楠;周梦蝶;吴文昕;何舒炜;

    结合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通过村民意愿调查,针对村民灾后重建关心的问题,从总体布局、抗震减灾、地方特色、生态建设、户型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四川灾区新型村庄的规划建设,以期对灾后重建有所裨益。

    2010年05期 v.34;No.271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