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03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光焘2000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3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燕萍
从介绍公共交通社区的概念和实例入手 ,阐述土地利用形态对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 ,指出发展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2000年03期 10-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5 ] |[阅读次数:0 ] - 景国胜
地区性的交通改善规划通过更新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观念 ,由面向交通的规划方法改为面向资源与环境的规划方法 ,在对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的控制性协调中 ,使城市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一种矛盾的平衡 ,给城市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
2000年03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霞,齐方
住宅、小汽车将成为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后 ,大城市居民的两大消费热点 ,随之也会带来大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改变。以上海为例 ,未来居民购买小汽车与住宅联合消费使居住与交通协同发展成为可能 ,它们可作为推动大城市形成“多核心”城市区域的助推剂 ,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地区新建住宅区与所依托大城市之间空间结构重整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000年03期 17-2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舒晓兵
以 1 998年 7月对武汉市行人、司机、交警进行调查的资料为依据 ,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城市交通失范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 ,以期深入理解城市交通中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在影响城市交通失范行为的诸多原因中 ,起决定作用的有社会心理、社会规范、社会控制以及经济因素、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原因
2000年03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林涛,刘君德
90年代以来 ,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积极迈进 ,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 ,中心城市的自身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回顾了 80年代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 ,从定量确定中心城市的角度 ,着重探讨了 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 ,提出了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的若干宏观政策建议。
2000年03期 26-3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董黎明,陶志红
70年代地理学开始参加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地理学选择的这一应用方向之所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除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外 ,主要的原因是两门学科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又有较强的互补性 ;另一方面 ,由于当前的形体规划对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偏好和地理学本身的弱点 ,地理学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探索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展望 2 1世纪的发展趋势 ,指出 :只要地理学通过城市规划的实践在理论上有新的发展贡献 ,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地改革创新 ,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000年03期 30-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梁鹤年
去年 ,我完成两个相关的研究项目。一个是关于程序的 ( process) ;如何简化审批程序 ?一个是关于功能的 (function) ;如何深化土地利用的控制 ?前者是有关加拿大的情况 ,后者是谈国际经验 ,可供大家参考。
2000年03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张松
从城市规划立法的基本理念、环境权的意义和性格、切实有效的规划控制机制、《城市规划法》的法律地位等四个方面 ,分析了出现“危机”的症结所在。在对国外成熟的城市规划立法思想和实践经验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对我国《城市规划法》的思想观念、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在城市规划的制度层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并对《城市规划法》的修改有所裨益。
2000年03期 38-4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张萍
从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以实体性内容为主、缺乏程序性所面临的问题入手 ,首先从法学上研究有关程序性内容的理论解释 ,进而深入分析了规划法规中程序性内容的作用 ,以及对我国规划法制建设的意义 ,最后就加强我国规划法规的程序性提出了具体建议
2000年03期 41-4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华允庆2000年03期 45-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晓
通过对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 ,就目前规划开发中守法和执法所面临的“两个选择”进行了从定量到定性的分析和比较 ,以期为地方上有关部门的执法工作提供科学而合理的指导。
2000年03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卫
在对城市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不存在某种最佳规模的观点 ;从而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方针进行了重新检讨 ,认为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合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形成结构良好的城镇体系。
2000年03期 51-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张复明
首先讨论了城市定位的特征、原则和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定位的主导因素和基本要求 ,提出了城市定位的综合集成思路
2000年03期 54-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2 ] |[阅读次数:0 ] - 黄耿
针对我国比较常见的“环形 +放射”圈层式城市发展格局 ,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 ,初步分析了它的形成特点 ,探讨了“环形 +放射”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内在联系 ,阐述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00年03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金经元2000年03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