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大道
<正> 工业布局和区域规划,前者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工业企业、工业基地配置的地区及地点;后者指一个地区内以工业为主的包括城镇、交通以及大型给排水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城郊农业基地等方面的总体
1980年05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序威,赵令勋,周世宽,张雷
<正> 工业企业在地点上的合理分布是工业基地建设和区域规划所要研究解决的中心任务之一。下面仅从辽中地区已经形成的工业企业的布点情况来进行探讨。 1.主要骨干企业的选厂定点及其合理规模 重要骨干企业建在什么地点对工业布局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辽中地区沈鞍本抚辽各工业城市中重点企
1980年05期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序威,赵令勋,周世宽,张雷
<正> 一个地区工业资源的开发、工矿区的建设和工业企业的布点,都必须和交通、供电、水源、城镇等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协调配合。这也是通过区域规划工作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工业布局与交通、供电、水源及城镇建设规划的相互协调
1980年05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辽宁中部地区区域规划调查组
调查组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长春地理研究所、辽宁省计委经济研究所、辽宁省城市建设研究院、辽宁师范学院地理系等单位组成。此报告执笔人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孙盘寿同志。
1980年05期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叶舜赞
<正> 辽宁中部地区工业和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分散工业建设,发展小城镇的问题更加迫切需要解决。为了在整个地区范围内正确考虑各项建设项目的总部署,使国民经济布局和人口布局恰当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弄清现状。这里我们试对该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原因、现有基础及其特点作一个初步概括。
1980年05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爱伦
<正> 炳草岗位于渡口市的中心地段。它分为一区和二区两个居住区。一区的地形是从南面的公山向金沙江边倾斜的一面坡,平均坡度为15%,有些地段的坡度高达20%以上,并被几条大冲沟所分割,地形比较复杂。由于地形的限制,炳草岗一区的主要道路基本
1980年05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景喜,姚士谋,虞孝感,袁际新
<正> 无锡市是沪宁线上仅次于上海和南京的第三个大城市,又紧靠苏州、常州等大中城市。东距苏州42公里,西离常州仅39公里,周围还有不少公社集镇。其城市性质的确定不仅对无锡市的发展带来影响,而且对沪宁沿线的城镇群,特别是对于毗邻的城镇发展
1980年05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夫见
<正> 当前,在我们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中,对于城市要不要实行综合开发和收取土地使用费问题,已成为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 三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至1979年底,全国没有城市216个,城市
1980年05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华昭,陈锡淮,何朝芳,徐锁兆
<正> 合肥市风场的一般规律 为了摸清合肥市地面风场的特征,我们利用合肥市1957—1978年22年逐日四次(02、08、14、20时)风向风速资料,进行了污染风和非污染风的统计分析,并绘制了常规风向频率图、污染风玫瑰图及污染风累积频率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合肥市地面风场有以下特征: 1.全年风向基本上以东北偏东风——南风为盛行风向,其中以东北偏东风向频率为最大,达8.6%;东、东南偏东、南风均达
1980年05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鞍山市城市发展合理规模调研小组
<正> 一个城市的用地条件情况,往往是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规模。因此,对马鞍山市用地现状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用地的合理结构及其容量,是马鞍山市城市发展合理规模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马鞍山市城市用地结构和 用地指标的分析
1980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钱辉焴
<正> 最近十几年来,国外城市规划工作在方法和内容上,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但往往未被充分认识的变化。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指导思想的变化 传统的规划工作往往着眼于协调、合理和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布置。城市用地界址显著;商业区、工业区、居住
1980年05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80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和进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一九八○年六月,在杭州召开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工业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区域规划》学术交流会议上,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组,由十三位同志组成。组长宋家泰(南京大学地理系),副组长胡序威(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组长郑志霄(湖北省城市规划院);其他十名成员是:魏心镇(北京大学地理系)、谢文蕙(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姚士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潘泰民(北
1980年05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