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434406

规划研究

  • 跨界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竞争与政府博弈——以港珠澳大桥为例

    边防;叶嘉安;周江评;周畅畅;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建设的重大交通设施走廊,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尺度重构和再地域化的跨界区域基础设施。本文以跨界区域政府博弈为视角,审视“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港珠澳大桥规划过程中的政府博弈动机和行动逻辑。研究发现,跨界政府博弈主要聚焦于大桥的主导行动者、线路设计和收入收益分配。在纵向博弈中,中央政府的权威介入可有效降低大桥供应中的不确定性。在横向博弈中,强势政府行动者会采取“尺度上移”和“尺度跳跃”等策略来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实现自身利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需强化跨界区域空间治理的制度化及规范化建设,搭建适合大湾区巨型城市区域尺度的利益协调机制及跨界政府间的横向合作伙伴关系。

    2025年09期 v.49;No.471 4-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数字创业驱动下城市空间重构特征与发展趋势

    武前波;许璐艺;崔万珍;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创业不断推动城市空间重构与演变。基于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从数字创业行为者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创业对城市空间组织重构的影响作用及发展态势。从中发现,数字创新企业是数字创业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模式表现出集聚性、网络化协同、灵活性与去中心化、平台导向和跨界融合的空间组织特征,对城市不同功能及维度的空间重构带来影响;数字创业人才的空间行为主要表现为创业就业、生活消费与通勤移动,并通过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创新空间兴起、创业集聚与扩散三方面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数字创业正推动城市空间形成中心区数字化升级、边缘区产业外溢、远郊区数字产业拓展的多中心网络梯度格局。

    2025年09期 v.49;No.471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基于居民意愿的远程办公和人口空间重构趋势——以上海市为例

    朱玮;陈珂苑;

    旨在探讨远程办公的长期施行所可能导致的人口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基于对822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远程办公意愿模型和迁居意向模型。发现工作属性是影响人们选择办公方式的主导因素;人们偏好设施水平高、公园可达性好、人口密度低、对本人和配偶通勤均便利的居住地,且线上办公程度越高,迁居市外的可能性越大。用合成人口数据模拟个人办公方式选择和家庭迁居决策,发现远程办公占比为71.6%,因远程办公而迁居的家庭占全市家庭约12%,迁往市外的家庭约占5%。人口空间重构的态势为“大分散,小集中,导入区年轻化”,江浙是主要的市外迁居地,市内人口净导入板块集中在中心城区设施水平高的个别板块和远郊生态品质高的板块。

    2025年09期 v.49;No.471 23-3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面向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与要素优化配置——对嘉兴“飞地抱团”的实证研究

    胡航军;张京祥;唐爽;

    城乡两大场域能否突破制度壁垒、构建面向共同富裕的社会经济循环,是当前中国转型发展的根基性命题。在此过程中,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是促进城乡融合共富的重要途径。在回溯我国城乡要素循环关系演变的基础上,对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以要素资本化驱动城乡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在目标导向、影响效应与增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基于对共同富裕背景诱致的城乡要素互动全新逻辑的判断,提出了基于资本社会化理念的城乡融合与要素循环理论机制。结合浙江嘉兴“飞地抱团”的实践探索,具体剖析了该理念在要素运作转移、空间配置利用、增益分配共享等环节的路径创新,并就相应的空间规划与治理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2025年09期 v.49;No.471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城市治理

  • 面向积极老龄化的城市空间治理

    周岚;丁志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文章以此为主题,从城市空间治理角度,围绕“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如何应对老龄化,如何践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等关键问题展开系统讨论,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城市空间治理的变革转型支撑,同时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的重要动力。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未来城市规划的第三次变革应是在既往“为建设而规划”“为改革开放而规划”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向“为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而规划”转型升级,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有人文关怀、更有情感温度的老龄文明社会。

    2025年09期 v.49;No.471 43-4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社会资本、城乡流动与居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

    程志华;许飞鸿;

    在城乡流动背景下,城市居民社会资本面临“中断”及“重建”的过程,并影响其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本文通过构建城乡流动的调节效应模型,以CGSS2021数据“居委会”类型居民(即城市居民)作为样本,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及城乡流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中的社会信任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居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城乡流动削弱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对城市居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应该从社区构建、城市规划和设计等角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增加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积累、提高城市居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

    2025年09期 v.49;No.471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1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智慧规划

  • 基于复杂系统模型的广州国土空间智慧化推演

    邓毛颖;

    “多规合一”的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转入实施阶段,对规划监测评估和趋势研判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广州这一超大城市为例,选取土地利用变化、人口规模时空分布、城市通勤和职住平衡这三个对超大城市复杂巨系统有重大影响的领域,在开展现状发展全面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和规划约束,引入城市复杂系统模型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智能化推演预测,预判广州市建设用地整体增长规模和开发强度、中心城区用地结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绿色出行比例指标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项量化目标的契合度,并据此对未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提出策略建议。研究可实现对广州未来空间发展态势预判和图景推演,提前发现城市运行潜在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实现“未病先治”,助力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城市精准治理迈上新台阶。

    2025年09期 v.49;No.471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历史研究

  • 国家更新者的机制与启示——奥斯曼巴黎改造的规制化及其“中介结构”的演进研究

    莫浙娟;周剑云;

    当前实施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在更新项目中的角色及作用是制度建构的关键议题,奥斯曼巴黎改造及其“规制化”进程中国家主导的更新发展模式值得参考。本文首先聚焦奥斯曼巴黎改造的“规制化”过程,探究奥斯曼作为国家更新者原型的历史渊源,分析奥斯曼“规划-实施”的双重角色,进而定义其省长身份成就的“中介结构”。随后选取20世纪法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四个典型历史截面,阐述奥斯曼角色向国家更新者——“中介结构”体系的转化与衍化,从央地协同治理、规划与实施一体化行动、项目的资源整合等多个维度解释各种类型“中介结构”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实践成效的社会评价。最后,针对我国城市更新行动力的问题,建议参考“中介结构”运作机制,将国家角色从纯粹的规划管理者转型为“规划-实施”一体化的行动者。

    2025年09期 v.49;No.471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4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土地政策之演进——地价单一税思想的提出、实践和影响

    刘亦师;

    土地所有制和相应的地租问题具有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是政治经济学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核心议题。在整个19世纪,西方各国的经济学家围绕土地所有权和地租,提出过各种互为补充的土地改革理论,其中尤以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土地单一税学说影响为最大。土地国有和土地增值归公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也促生出田园城市思想和郊区化运动。虽然存在理论不足,土地单一税理论曾在世界各地进行过不同程度、方式的实践,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英国首先演变为土地政策陆续得以实施,直接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创立及其早期发展。

    2025年09期 v.49;No.471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韧性城市

  •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研究——内涵要义、演进脉络与实施路径

    王威;朱峻佚;夏陈红;王志涛;马东辉;郭小东;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背景下,复合型灾害风险显著上升,传统防灾设施已难以应对极端情景下的应急需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兼具日常功能与应急响应能力的创新型设施,成为提升城市韧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策略。本文系统梳理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演进历程和国内外实践案例,结合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需求,从标准体系层面、空间治理层面、技术机制层面开展规划路径的探索。通过整合政策分析、案例研究与技术方法,构建了涵盖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标准的多维度规划框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建设与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9期 v.49;No.471 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城市设计

  • 基于“日照罩面”技术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

    李京津;王建国;

    日照是影响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然而现行单一刚性的日照规范管控常导致城市形态单调,而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地块之间普遍存在的日照遮挡也很突出。基于对“日照罩面”的控制机制解析,研究通过Grasshopper参数化编程技术,探索结合“日照罩面”技术的城市设计方法,针对中国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气候信息,剖析日照时间、地理位置、地块形状等要素对罩面的影响机理,量化分析日照罩面的适用条件、内部容量潜力,并探索将此技术运用到城市设计实践案例中,从“地块-街区-片区”多尺度、通过不同“日照罩面”的有机组合,实现整体形态有序、日照品质可控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基于“日照罩面”的城市设计方法有利于兼顾城市形态优化与日照环境品质提升,助力存量更新阶段的城市绿色转型。

    2025年09期 v.49;No.471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理念·体系·传导·控程:面向“桥城水人融合”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周兆前;张铁军;赵楠昕;陈玮姝;赵晔;

    桥梁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设计品质直接影响城市风貌的塑造。特别是在新城区中小河道众多的情况下,桥梁建设的周期短、数量多,风貌管理面临挑战。为此,本文探索了一种面向“桥城水人融合”的城市设计方法,提出“理念—体系—传导—控程”四位一体的技术路径。首先,拓展桥、城、水、人全方位融合的设计理念;其次,建构分区、分类、分级、分要素的多层面管控体系,进而形成“通则+图则”的多维度传导工具;最后,形成技术平台开展全流程方案把控。雄安新区启动区的实证表明,该方法可填补从城市整体风貌塑造到桥梁单体设计的中观管控缺口,希望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助力城市滨水空间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期 v.49;No.471 10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继承与创新

  • 湘潭模式:一种将经济发展与山水人文相融汇的典型营城模式

    张薇;原野;李小龙;谭静斌;王太泽;

    <正>1.何谓“湘潭模式”明清时期,湘潭依湘江水运而兴,其地舟楫辐辏,商贾云集,煊赫一时,实为“五衡之剧邑,全楚之繁区”,有“天下第一壮县”之美誉。在经济繁荣、城市扩张的进程中,湘潭亦凭借自然山水与人文建设的动态调适,逐步形成宏阔有序的整体格局,呈现“山水之会,灵气所钟”的城市风貌。湘潭由此形成一种将经济发展与山水人文相融汇的典型营城模式。

    2025年09期 v.49;No.471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遗珠拾粹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香堆古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陈彦祺;任云英;马扎·索南周扎;

    <正>1.古镇概况香堆古镇地处藏东横断山脉北段,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东部的门户重镇,历史镇区总面积为1.76 km~2。它处于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两条重要历史文化线路的关键节点,见证了民族融合和入藏治藏的历史进程。百里澜沧江自西北向东南出境,麦曲河自东南向西北横贯县境。相传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将其命名为“香堆”,意为“弥勒佛前之地”。古镇地形以丘状高原和山原地貌为主,群山环绕,地势易守难攻。

    2025年09期 v.49;No.47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规划信息

    <正>学会举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边会7月23日,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可持续城市、社区和历史遗产保护专委会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在2025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举办线上边会,主题聚焦“城市抗击慢性病:空间、设计与预防”。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陈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可持续城市、社区和历史遗产保护专委会委员石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9期 v.49;No.47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