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33

规划研究

  • 300年未来城市方案:特征梳理与本质思考

    吴志强;韩婧;赵倩;周咪咪;严娟;徐浩文;何睿;

    综合分析了过去300年以来未来城市方案的演变,并探讨了其在不同阶段的变化逻辑及对未来的启示。通过对1700年至2022年间300多项未来城市案例的深入分析,阐明了其背景和演变过程。论文从思想层面阐述了未来城市方案构建的本质,对未来城市的特征做出梳理,总结了未来城市的时间和空间特性,以期探索未来城市方案演变的逻辑和规律,并对其内涵进行思考。结论指出,未来城市的本质在于人类对更高一级未来愿景的追求,以及城市作为遵循生命规律的人造复杂系统,其智慧和功能的持续提升。

    2025年02期 v.49;No.464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城市形态研究的生态环境学途径

    王晓俊;王建国;

    全面认识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和机制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代城市形态学研究中生态环境方面内容的缺失,在城市形态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基础上,从城市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梳理了不同尺度上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形态研究的生态环境学途径工作框架。论文深入分析了城市形态相关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自身的问题,并且探讨了城市规划实践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衔接与融通。

    2025年02期 v.49;No.464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1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历史城市非常态水体的时空演变研究——以北京老城广安门内片区为例

    杨玉成;刘祎绯;

    在北京老城及其周边曾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常态与非常态水体,但随着城市开发建设已消失殆尽,非常态水体因为难以长时间存续的特点,更容易被忽视。北京老城丰富的古旧地图、测绘、文献等各个时期的历史资料为历史非常态水体的精确转译与比较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以北京老城外城的广安门内片区为例,从总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复原与分析清中期至清末、民国时期、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四个时期非常态水体的形态演变情况,并对其分布与规模的形态特征展开综合时空对比。最后指出,历史非常态水体的复原研究可以为精细化的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包括恢复历史水系、保护历史风貌、塑造滨水空间、建设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工作。

    2025年02期 v.49;No.464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基于城乡空间同构取向的后发地区乡村振兴——以内蒙古和林格尔为例

    任凯;阳建强;

    后发地区乡村振兴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后发地区乡村振兴是城乡双向流动及互馈驱动下的城乡空间关系重构过程。试图提供一个基于后发语境的乡村振兴困局解释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城乡空间同构为价值取向,结合和林格尔案例提出后发地区农村振兴的可能路径。首先,基于欠发地区农村相对城市的权属定位和职能划分,提出城乡互馈空间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次,以乡村为目标对象,提出空间异质化建构和权利公平维度提升两条基本性策略;最后,以柔性纳入城市体系为目的,从城乡社会网络共生优势和乡村多层面赋权步骤解释城乡空间同构模式破解乡村困局的实现可能。研究为复杂变迁情境中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2期 v.49;No.464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城市治理

  • “发展权转移”辨析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

    王理;赵民;

    通过辨析既有研究观点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发展权转移”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的适用性。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缘起与运作过程。然后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特点,从“基于用地指标的发展权转移”和“基于容积率的发展权转移”这两个层面,综述国内学界的主要观点;与此相应,还梳理了两类“发展权转移”的政策导向及实践并对其作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跨区域指标交易市场存在着内生悖论,因而以用地指标为载体的“发展权转移”政策既有成效,也有其特定性。在城市建成区内,我国规划管控中提出的“异地补偿”和“容积率奖励”为形式的“发展权转移”,实质上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这与美国等土地私有制国家的相关运作有着本质区别。

    2025年02期 v.49;No.464 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土地发展权公私协调下的镇开发边界划定策略——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

    殷小勇;唐燕;路青;殷会良;郭枫;

    作为“城镇开发边界”的组成部分,“镇开发边界”对镇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公权—私权”博弈视角,梳理我国镇土地发展权与开发边界的实践演进,从衔接土地发展权“纵向—横向”配置环节、匹配“人地—远近”需求保障、统筹“公平—效率”综合目标三方面,明确新时期镇开发边界重构土地发展权的作用机制与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组团识别—趋势分析—潜力叠加—分类划定”的整体步骤,以及基于土地发展权“公—私”协调的“增量发展型、存量更新型、减量腾退型”三种边界类型,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践应用,分类划定连绵、跳跃、稳定、收缩演变趋势下的镇、村、混合组团的镇开发边界。为我国镇开发边界的机制剖析和划定实践提供参照。

    2025年02期 v.49;No.464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9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面向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条件制度探索

    阙权鸿;文超祥;朱查松;

    作为空间管控重要依据的规划条件制度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回顾了1984年以来规划条件制度经历的初设、博弈、整合、改革等4个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规划条件制度优化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条件是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进行规划引导与管控的重要手段,是使用国土空间的权利义务、规划许可,以及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的重要依据”的论断。适应“全域全要素”的空间特征,以规划分区为基础将规划条件划分为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两大类型进行制度构建。面向“全过程”的管控要求,从出具的科学性、变更的严肃性以及监督的有效性3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完善规划条件政策工具的具体举措。

    2025年02期 v.49;No.464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智慧治理:城市政府回应效率测度与空间格局——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数据的中国城市实证

    王彦开;

    为了能够实现简单且可靠地评估城市的政府回应效率,开发了一种能够同时结合回应时长与回应数量信息的量化方法:回应效率指数(Response Efficiency Index,REI)。基于REI的优越性能,揭示了中国350个城市政府回应效率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REI在衡量政府回应效率方面优于其他常见的指标,可用于支持智慧治理的评估与监测;中国城市政府回应效率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省会城市的政府回应效率普遍较高,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政府回应效率较低;相关性检验结果提供了政府回应效率与城市繁荣和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的证据。总体而言,REI为从事衡量和监测城市政府回应效率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了新见解,研究结果也为智慧时代的城市规划与治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与机制指导。

    2025年02期 v.49;No.464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低碳城市研究

  • 控规单元尺度碳排放测算方法框架与模型研究

    刘合林;罗梅;李文涛;李莹颖;罗文静;

    准确测定城市控规单元尺度碳排放是建立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控规技术的基础前提。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尺度的碳排放测算方法较为成熟,但控规单元尺度的测算方法研究相对缺乏。在梳理全球、区域、城市、控规单元等不同尺度碳排放测算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认为控规单元尺度碳排放测算面临着空间要素规模效应、邻近效应和流动效应等复杂影响的技术挑战。基于此,认为控规单元尺度的碳排放测算需要考虑空间、活动和技术三个逻辑以及建造和运行两个过程,提出了由基础碳排放测算函数、综合影响函数和交叉影响修正函数构成的控规单元碳排放测算框架与模型,以期为构建低碳导向的控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9;No.464 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城市街区碳代谢模式识别及适应性更新策略——以福建省长汀县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陈美伊;胡宏;

    我国当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多以历史风貌、遗存身份、产权归属等为依据划分更新单元、采取老旧建筑翻新、用地功能置换等更新策略,较少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地块的碳代谢差异,对地块尺度碳排放进行大规模精细核算,以“双碳目标”为导向探索历史文化街区适应性更新策略。本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精准识别地块碳代谢分异类型,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长汀县的4个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区,详细核算449个地块含9624栋建筑的居民生活碳排放、公共活动碳排放、交通出行碳排放和绿地碳汇特征,针对识别出的8类地块碳代谢模式分别提出低碳导向的适应性更新策略,并评估相应的地块低碳更新绩效,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低碳更新转型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49;No.464 9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9K]
    [下载次数:1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健康城市

  • 面向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实践

    王兰;张钰彤;贾颖慧;刘晓;

    病媒传染病是一种控制和预防难度较高的传染病,由蚊鼠等媒介生物传播,与城乡空间关联紧密,但当前风险评估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空间要素。我国正在建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以通过调整空间要素来影响媒介生物的活动,从而减少病媒传染病风险。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计算、以共边率为核心指标、融入多元影响因子的病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需明确不同病媒的特点野外栖息地,基于其与建设用地的交互界面长度计算共边率;同时纳入景观多样性和人口密度等因子,测算、明确传染性疾病的高风险区。以云南省云龙县为例,采用提出的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病媒传染病类型进行了风险评估,并相应提出优化建议。该方法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建设边界划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49;No.464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韧性研究

  • 城市交通系统的韧性研究:概念、特征与议题

    黄建中;胡刚钰;石佳宁;陈思玲;

    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韧性,是建设韧性城市的基础。结合既有研究,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韧性概念、特征和重要议题进行了界定和梳理,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城市交通系统的韧性是系统抵抗、减少和吸收扰动的影响,保持可接受的服务水平,并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内恢复正常和平衡运行的能力,具有预防性、鲁棒性、冗余性、快速性、应变力和适应性等6个覆盖扰动前、中、后全过程的主要特征。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集中在韧性测度、韧性提升和多系统协同优化等方面,在韧性测度指标的全面性、拓扑方法的完善性、出行决策的关注度、结合多灾种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社会视角的多系统协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要加强对抵抗力、恢复速度等指标的讨论,加强对交通流特征和人的出行决策的关注;建立城市灾害数据库,开展全过程可持续的韧性提升实证研究;强调多系统的协同优化,重视经济社会因素对城市交通系统韧性的影响;关注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深化对城市交通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及相关技术方法的研究。

    2025年02期 v.49;No.464 11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5K]
    [下载次数:2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继承与创新

  • 市镇:经济繁盛时期人居空间单元营建与区域统筹发展的典型模式

    严少飞;张霄汉;李小龙;王树声;

    <正>1.何谓“市镇”纵观中国本土城市的营建,尤其是唐宋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稳定发展、人口资源的快速增长,使围绕城市周边的辐辏之地逐渐形成了以商贸活动为主、产业集聚且文化特色鲜明的城镇单元,这种散布于城市周边专司经济生产与发展的空间模式,即为“市镇”。所谓市,人聚也,镇,商贾所集。在历史文献中亦有“市廛”“市墟”“集镇”等诸多记载,此类模式深刻影响着城市区域功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

    2025年02期 v.49;No.464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遗珠拾粹

  •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敕木山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张云;都铭;

    <正>1.村落概况敕木山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县城西南部洞宫山脉的敕木山上,距县城约6km。村落畲族人口达97%,以蓝姓村民为主,是典型的畲族村寨。根据《汝南郡蓝氏房谱》记载,蓝氏祖先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福建罗源迁移至敕木山村附近的张村及暮洋湖,即现在的周湖村。康熙十三年(1674年),昌富、昌和、昌林三兄弟来到敕木山,在山谷中发现可开垦的坡地,始垦荒耕作,并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开基于“则民丘”,即现在敕木山村村委所在地,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蓝氏子孙在这里安家落户,村落逐渐向西、向东拓展,至今已有建筑约50栋,多为传统风貌民居。

    2025年02期 v.49;No.464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规划信息

    <正>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征文启事近年来,规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设施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建成环境品质提升等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提升等都是未来的规划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025年02期 v.49;No.46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