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京祥;李薇;张峰瑞;
面向新时代全球资本的“再地方化”转变,产业链、供应链发生近域重组,区域治理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基于区域协同治理的“客观响应+主动作为”双向驱动机制,重新解析其在时代大背景中的演变历程,揭示区域协同治理已逐步成为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可控的重要保障。总结国际成熟经验,立足本土实践反思,提出新时代中国区域协同治理面对“竞争”与“合作”、“上层”与“下层”、“政府”与“市场”的3个关键议题,倡导转向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发展观念,建立打破行政藩篱的双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与市场双轨驱动的区域协同治理模式。
2024年02期 v.48;No.450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1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卢庆强;龙茂乾;欧阳鹏;扈茗;
以都市圈为单元统筹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同城发展与区域治理,逐渐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共识与突破口。在总结早期都市圈规划实践和借鉴区域协同治理国际经验基础上,基于区域治理体系重构的制度场域视角,探讨新时期都市圈的规划与治理问题。研究提出推动都市圈治理从区域联盟治理走向区域协同治理,在治理主体、执行机构、治理机制、治理目标、治理效力等方面,实现区域治理体系的重构与强化;而都市圈规划理念需要从早期的有限协商型规划,转向新时期的契约协同型规划,从规划定位、规划主体、规划重点和规划实施等4个方面加以变革,以适应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和探索区域协同治理体系的需要。
2024年02期 v.48;No.450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1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 ] - 杨凌凡;罗小龙;顾宗倪;丁子尧;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创新区的政策发展历程,及其空间转型的基本趋势;(2)基于空间转型与合作主体尺度重组活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探讨空间转型背后尺度重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尺度上推、尺度融合与尺度多元化3个重组阶段及其所形成的托管、合署与企业式3种治理模式;(3)研究建构了跨界合作园区尺度权力重组与空间转型的逻辑框架,并从动态引导的政策支撑体系、劳酬对等的利益协调机制、省-地监管的分层管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4年02期 v.48;No.450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1K] [下载次数:1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 ] - 胡海波;陆枭麟;丁琳;严亚磊;张岩;
国土空间规划是完善现代化治理手段、提升空间治理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总结跨地区、全流程、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框架下,基于江苏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多层次同步编制的实践,探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有效路径。跨区域协同治理通过城市定位协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交通协同、市政基础设施协同、文化协同等手段,实现不同空间协同治理目标的落实;全流程协同治理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磋商机制,实现省市县的纵向传导反馈和多部门、多条线的横向寻求共识,化解跨界地区矛盾;多主体协同治理侧重制度建构,保障行政力、市场力和社会力的多元参与。
2024年02期 v.48;No.45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1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