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36

编者絮语

  • 村庄

    石楠;

    <正>有网友给我发私信,说有的地方借新一轮空间规划的东风,以提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效率的名义,通过拆村腾出建设用地指标,满足镇区扩张需求。规划师明知这种做法有待商榷,但面对项目合同的压力,左右为难,进则有违职业初衷,退则饭碗不保,于是自嘲"规划再次沦为傀儡与工具"。其实,类似的声音这些年始终没有绝迹过。简单地批评地方政府不是负责任的做法,撤村并点曾经是发达地

    2020年07期 v.44;No.40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政府项目市场托管的成效与困境

    申明锐;

    中国大都市近郊乡村的发展振兴,亟需从当前片面追求物质环境建设的1.0版本转向强调运营维护的2.0时代。物质建设时期大量财政性项目进入乡村,形成了可观的乡村资产;乡村运营时代如何把这些项目"资产"转化成能够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收益的"现金流",是城郊融合类乡村振兴中的难题。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苏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市场化运营主体进入该村庄后,在品牌营销、新业态开发、村庄环境管控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揭示了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在乡村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和困境。认为,中国乡村特有的村社集体产权制度,让在国有自然资源领域运作成熟的"资产-资本-现金流"模式出现了"肠梗阻";对于近郊文旅乡村而言,迫切需要在乡村规划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可变现的"商业模式":这一商业模式既能够充分对接城市市场,又能够让原村民作为用益物权的所有人实现利益共享;既要合理地利用好市场主体的专业化力量,又要有效地避免其寻租行为。

    2020年07期 v.44;No.403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6K]
    [下载次数:3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 ]
  • 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

    陈宏胜;王兴平;刘晔;石钰;李志刚;

    健康、幸福和家庭经济满意等已成为评价我国城镇化模式与城乡规划作用的重要维度。本文以健康、幸福感和家庭经济满意等为基础构建居民主观福祉,采用全国124个城市401个社区的14600名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城镇化、城乡规划和居民主观福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居民主观福祉的空间分布上,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较低,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较高;但城镇化率大于70%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却显著低于城镇化率50%~70%的城市的居民。研究证实当前城镇化模式下存在居民主观福祉转折点,即,城镇化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均与居民主观福祉呈"倒U型"结构关系。这一方面证实了以往中国城乡规划追求经济增长以提升居民福祉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出粗放的城镇化模式对居民福祉可能存在潜在的损害。迈入城镇化中后期,提高社会福祉应作为我国城乡规划的直接目标,以满足新时期国家治理的新要求。

    2020年07期 v.44;No.403 18-2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5K]
    [下载次数:1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国土空间开发“源汇”格局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以杭州市11个排水分区为例

    陈前虎;吴昊;

    以杭州市11个排水分区为研究单元,借鉴防治大气污染科学中的"源"、"汇"概念,建立土地利用的"源汇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耦合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国土空间开发对城市河道水质的影响。结论为,杭州市河道水质总体呈现"南好北差"的区域格局特征,其中氨氮(NH_3-N)、总磷(TP)与氧化还原电位(ORP)是主要影响指标;商业用地、道路广场、耕地与碎片化的汇类用地结构是河道污染物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但通过提高汇类用地的连接度、结合度与均匀度能起到有效的减缓作用;一个排水分区中满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源类用地控制占比应小于一定的阈值(本案杭州为33.3%);当景观破碎度高于n(本案杭州n值为0.85)时,汇类用地净化径流污染物的能力近乎丧失。这些结论为城市承载力研究和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理想的城市星状布局概念形态,并从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层面提出了土地利用与治水的策略建议。

    2020年07期 v.44;No.403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4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研究

    田达睿;谭静斌;

    分形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自相似规律的前沿理论,为城乡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陕北黄土高原因孕育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但河谷中现代城镇的快速扩张使得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探索并延续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人居环境的智慧与基因,以米脂古城和米脂县城中心的开敞空间体系为例,借鉴网格维数模型的要素测度方法,比较分析传统城镇与现代城镇开敞空间系统的分形秩序,并总结影响分形特征的规划设计因素。

    2020年07期 v.44;No.403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8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乡村规划

  • 面向村民住宅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践研究——以珠海市农村地区为例

    潘裕娟;章征涛;王朝晖;

    围绕农村村民住宅报建难题,在回顾过去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困境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许可依据、审批主体、报建渠道、制度保障等方面梳理了珠海市近年来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特点和经验,发现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设置"三级"管理架构、采取"疏堵"结合方式畅通报建渠道、实行人员和资金双保障制度等是珠海市现阶段顺利推行该制度的有效措施,对于解决村民住宅报建难、规范乡村建设活动、延续乡村特色风貌、促进乡村发展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对珠海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的优化进行了思考。

    2020年07期 v.44;No.40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2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村落图景分类研究

    覃巧华;肖大威;骆明楠;陶金;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量传统村落现状图自动识别归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自建的一个样本分布均衡的传统村落数据库来提取村落肌理、地形地貌、建筑形态结构、表皮材质等传统村落特征,把全国传统村落图景以省份为界分为若干类,旨在为规划师、建筑师、城乡建设者等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大样本村落现状素材库,也为中国传统村落数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后续研究提供素材和定量支撑。

    2020年07期 v.44;No.40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5K]
    [下载次数:2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城市设计

  • 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杨俊宴;

    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科学谋划与整体设计,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总体城市设计以城市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指导性的特点,因此设计成果的落地实施成为规划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层面的问题应对同样需要整体的视角,并依此提出系列策略才能奏效。本文依托近年来完成的总体城市设计项目,阐述了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特征与其在规划体系中的定位,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总体城市设计的12类实施策略,分为面向管理的实施策略、面向行动的实施策略、面向深化的实施策略,力求对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支撑。

    2020年07期 v.44;No.403 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5K]
    [下载次数:1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继承与创新

  • 澄心涤虑: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境界的营造理念

    高元;王树声;徐玉倩;李小龙;

    <正>1.何谓"澄心涤虑"中国城市规划历来注重对人心的涵养化育,强调城市不仅是生用之地,亦为养心之所,累代积淀形成了博大深厚的人文空间营造传统,"澄心涤虑"便是此般传统的一种重要实践理念。就内涵而论,"澄"即"澄清","涤"即"洗涤";"澄心涤虑"一词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中,重在巧心经营人文空间环境,塑造人文场所意境。在历史文献中亦有如"澄心颐神""怡神静虑""清心""洗心"等语汇记载,其义相近。

    2020年07期 v.44;No.40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0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社区规划

  • 从外部引入到内部融合——传统特色街区的社区营造与商住矛盾研究

    陈铭;张佩;

    从研究传统特色街区的社区营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发现引入外来经营活动在改善街区环境和活化街区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商住矛盾。通过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案例分析,结合武汉户部巷传统特色街区开展的社区规划试点工作,提出"以分求合"的规划思路:采取以"空间分离"为核心的环境整治策略、以"利益分享"为核心的社区治理策略,实现传统特色街区从外部引入到内部融合。

    2020年07期 v.44;No.403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4K]
    [下载次数:1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遗珠拾粹

  •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陈宅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袁菲;葛亮;

    <正>1.概况陈宅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西南的阜山乡境内,距离县城25km,距离阜山乡政府驻地仅2km。北宋时期,政治家陈襄之子陈文发从福建闽侯迁此开基建村,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村落选址群山环抱、三水汇源,山谷农田中,七座小山依序排列,形似北斗七星,因此陈宅村又名"七星村"。如今陈宅村传统建筑集中成片,质量上乘,并有"三多"之誉,即桥多、华侨多、名人多。

    2020年07期 v.44;No.40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2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研究综述

  • 我国产业园区及其规划技术方法的发展与转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献综述

    胡亮;李茜;杨一帆;

    在政策推动下,产业园区发展转型的进程主要涉及管理主体、竞合关系、开发建设主体、融资途径四个方面。伴随这一进程,产业园区规划的体系逐步确立,规划内容和重点不断丰富明确,通过规划技术方法的创新,产业园区规划得以应对园区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强化园区开发运营的可行性、落实园区建设管理的控制指标等。结合发展趋势,未来可从技术方法在境外产业园区的应用转化、规划内容与投资回报分析的衔接、规划指标体系向服务业的扩展三个方面,深化研究产业园区规划技术方法。

    2020年07期 v.44;No.403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2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深规院30周年专版

  • 深圳社区规划治理体系的改善途径研究

    司马晓;赵广英;李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索存量规划时代的社区规划治理体系,是深圳实现社区规划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研究认为,深圳的社区规划治理具有手段的从属性、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基层规划技术力量薄弱和"强治理与弱治理"共存等典型特征,又呈现出以存量规划为主、规划技术成熟、人口结构失衡、社区服务需求滚动性等特殊性。在加强社区规划技术研究、管理制度建设及长效服务机制等方面,深圳的社区规划治理积累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包括:率先探索了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存量规划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规划对社区空间环境品质的治理能力;较早建立了社区规划师制度,形成了社区"生活圈"配套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留白机制;建设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平台,完善社区规划服务体系,形成了社区规划服务动态调整机制等。

    2020年07期 v.44;No.403 91-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6K]
    [下载次数:1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的沿革与发展

    杜雁;

    在国家治理体系亟待加强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先行地区,其在近现代中国迈向工业化社会的历程之中,经历了面向西方列强被动开放的历史;与此同时成为向东南亚地区文化、经济、人员输出的最前沿,并孕育出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精神。改革开放的40年,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粤港澳本地的城市治理改革与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并得到社会关注。当下,梳理大湾区的治理历史沿革,有利于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产业创新培育、人居美好家园营造、系统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经验。

    2020年07期 v.44;No.403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4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住有所居 居乐其境——新时期深圳宜居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单樑;周亚琦;荆万里;周正;

    城市是"用来住的"。宜居是人们对理想城市人居环境的永恒追求,更是高质量发展时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进入以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为导向的新时期,深圳的宜居城市规划建设逐渐从项目导向下的规划"隐线"转变为规划"主线",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与实现路径。本文剖析了新时期城市与人的深层需求升级以及高成本、高密度、高建成度环境所带来的现实挑战,阐释了新时期深圳"安居""乐居"内涵的升级,总结居住空间保障、居住产品供给、营造亲自然生活、城市特征保育等方面的经验,旨在提炼新时期深圳规划建设的政策、空间、城市产品供给与营造实践体系,为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紧凑宜居城市建设做出有价值的先行示范。

    2020年07期 v.44;No.403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1K]
    [下载次数:1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习近平: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07期 v.44;No.40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