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54

倡议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倡议书

    <正>反思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面向建设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美好人居环境,我们向学会会员和全国所有从事规划工作的同行发出如下倡议:一、坚定信仰信念,实现疫情防控和规划工作双胜利汇聚规划科技服务队伍共度危机、共谋发展,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本职工作中,让规划知识有效服务城乡人居环境高品质发展,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决战脱贫攻坚,让规划科技在人居环境改善和空间规划工作中创造新价值。二、弘扬科学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首

    2020年03期 v.44;No.39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别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规划思考

  • 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

    罗震东;

    集聚的规模效应与分散的环境效应无法在实体空间中实现双优是田园城市在前信息时代无法突破的规模悖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让田园城市理想获得实现的可能,因为流空间所引致的虚拟集聚在创造更多经济发展机会与就业岗位的同时,并不必然引致实体建成空间开发密度与强度的大幅提升。流乡村与相对分散的流城镇构成的新兴田园城市,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能够链接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体系,从而提供更为充分的就业和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新兴田园城市的出现预示着城镇化定义的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是流空间扩展与消退的过程,更是精英群体改变社会空间关系进而推动人的城镇化的过程。

    2020年03期 v.44;No.399 9-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下载次数:4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1 ]
  • 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

    杨俊宴;史北祥;史宜;李永辉;

    自城市诞生以来,与疾病和灾害的斗争,一直都是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的主要动因之一,尤其在当代社会人口、信息、经济等高频交互的背景下,高密度城市成为疫病快速传播影响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新世纪全球疫病在高密度城市传播的特征和我国城市防疫中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提出建构包括城市-社区-建筑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并以综合大数据的智能化平台监控、反演和预警疫病爆发与传播情况。

    2020年03期 v.44;No.399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5K]
    [下载次数:6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0 ]
  • 城乡“安全健康单元”营建体系与应对策略——基于对疫情与灾害“防-适-用”响应机制的思考

    钱振澜;王竹;裘知;王焯瑶;郑媛;

    针对"小概率-大代价"的疫情与灾害发生,提出了建立"防-适-用"响应机制的理念,解析了城乡建设的"安全健康单元"的概念,诠释了其基本内涵、营建目标、运维机制,以及与既有城乡空间的关系,明确了"安全健康单元"的核心内容、营建策略、关键技术等,为人居环境营建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与新举措。

    2020年03期 v.44;No.39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1K]
    [下载次数:2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1 ]

本刊特稿

  • 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汪光焘;王婷;

    推动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融合,是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首先,本文通过学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梳理。提出城市交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交通的本质是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的可持续运行。城市交通问题是工程技术与社会问题的综合。其次,总结提出了新时代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认为城市交通应从关注建成区拓展到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从研究交通流、交通设施转向交通服务和复合交通网络,从关注自身顺畅运行转向高质量组织城市可持续运行。应重视信息技术为城市交通体系重构提供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应关注的3个重点,包括完善城市交通基础理论(城市交通学)、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03期 v.44;No.399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7K]
    [下载次数:2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3 ]

继承与创新

  • 绾合:一种以人文节点凝结城市格局的规划手法

    李小龙;王树声;赵子良;孙鸽;

    <正>1.何谓"绾合"中国城市的人文规划实践,善于统筹把控城市关键节点,通过精心设计与整合经营,创造融汇山水、昭显人文、融凝人心的标志空间体系,控制引导城市格局的整体建构。"绾合"便是此般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绾"原指盘绕打结,亦有控扼之义,如清宣统《固原直隶州志》中载,"州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合"则指整合、联合。"绾合"一词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一种以人文节点凝结城市格局的规划手法。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如"绾结""绾组""绾毂"等语汇记载,其义相近。

    2020年03期 v.44;No.39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0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年会学术对话

  • 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

    吴唯佳;冷红;任云英;王承慧;张赫;李和平;王智勇;杨晓春;王成芳;武凤文;耿慧志;王富海;耿宏兵;朱子瑜;石楠;

    <正>本场学术对话主题针对的是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对四年或五年本科专业教学的最终考核,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掌握能力的综合训练。过去本科毕业设计基本上采取"师傅带徒弟",即一位老师带几位学生的方式,教学效果因教师不同、选题不同而不同,质量缺乏保障。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特别是高校学生缴费上学,高校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有学生对在毕业设计给老师干项目、干私活提出质疑,

    2020年03期 v.44;No.399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2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

    吕斌;陈天;匡晓明;吕晓宁;史怀昱;彭瑶玲;黄文柳;张卫华;吴晓雷;

    <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城镇风貌是城镇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镇的软实力,传承和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镇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也不乏优秀的特色传统风貌趋于消失,新生的城镇风貌单调、雷同,缺乏文化品味和活力,甚至人地关系混乱、不和谐的状况。追究其

    2020年03期 v.44;No.399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

    石晓冬;杨明;金忠民;黄慧明;罗江帆;罗小龙;张文忠;邓红蒂;杨浚;孙安军;

    <正>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新的技术条件下,规划实施评估正朝着更加注重过程评估、关注指标实时监测、重视反馈优化实施等方向转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批复,许多城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建立了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如广州自2011年起形成了常态化年度评估工作,构建了"1+4"的年度体检体系;重庆围绕总规指标体系开展了城市运行监测;上海开展了总规目标绩效评估;北京在新总规批复后,也建立了"一年一体检,

    2020年03期 v.44;No.399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4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张京祥;张尚武;段德罡;陈前虎;马向明;史怀昱;赵炜;闾海;赵毅;

    <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在不断加剧,城乡两极差异化格局在不断显现,乡村总体上处在落后、萧条、衰败的状况。这个状况不是中国所独有,发达国家的乡村在当年高速城镇化时期也面临着一样的挑战。今天,落后、衰败、萧条的乡村正在成为制约中国实现世界强国目标的关键短板,也成为中国许多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问题产生的根源。乡村虽小,但可谓"小乡村,大问题",要解决乡村问题需要置于一个大格局、大系统,我们也要有更高的视野。对乡村发展的关注不是从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才开始,十六大之后我们国家就提出"五个统筹",其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城乡

    2020年03期 v.44;No.399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4K]
    [下载次数:7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9 ] |[阅读次数:2 ]

遗珠拾粹

  • 福建省古田县杉洋古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袁菲;葛亮;

    <正>1.概况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古镇,原名"三阳",又称"蓝田",后以"遍地多杉木"易名杉洋,地处五县(侯官、罗源、屏南、闽清、宁德)交汇,东西北三面群山夹峙,南濒蓝田溪,是闽东北的山城重镇,因地势险要,又称"杉关"。明弘治十年(1497年)修筑蓝田古城墙,清咸丰年间重修,是明清时期古田县境除县城之外唯一的城池,明清政府均派驻巡检于此,具有完整的防御体系和古城格局,至今城址尚存残迹可循,城内留存两百余幢建造精美的古民居,古代公共建筑独具特色。2."四姓八境"的民居群落聚居杉洋的余、李、彭、林四大姓氏皆为唐末迁居于此的中原望族,四姓住地呈

    2020年03期 v.44;No.399 4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安全防灾

  • 赣州古城理水经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吴庆洲;李炎;吴运江;余长洪;刘小刚;

    赣州古城选址于章、贡二江合流处,"凿址为隍,三面阻水",凭借"江河为池""龟背地形"等自然条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构建了"章、贡二江(环城段)-城壕-福寿沟-低洼水塘"的城市排蓄水体系统,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防洪御涝的一种传统模式。赣州古城水系的规划设计理念及营建经验,与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统筹建设的"源头控制系统、常规雨水径流蓄排系统以及超常规雨水径流蓄排系统"的系统组成,"灰绿互补"的雨水设施以及"蓄排结合"的雨洪控制理念高度吻合。剖析古代城市水系的营建智慧,总结值得当代人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对当前"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0年03期 v.44;No.399 84-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4K]
    [下载次数:1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环境预防功能及安全启示

    王益;

    水口空间是徽州古村落空间营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口与水口空间的概念出发,基于犯罪学、环境心理学等角度,通过对空间位置与犯罪距离、空间层次与空间阻尼、区域空间与事态控制、空间形态与目标隐藏、环境印象与环境负荷的相关分析,总结了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的环境预防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当代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的安全启示。

    2020年03期 v.44;No.399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6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选登

  • 基于时空行为适应性的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以北京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翁阳;

    规划领域中时空行为研究的兴起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使冠以人本主义之名的空间设计不再流于对笼统、泛化的行为需求做出模式化的回应,而是能够尝试深入到关系复杂的细颗粒层面去重新解读需求以及实现需求,这为探索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精细耦合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以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开展基于使用主体时空行为适应性的方案评价分析:通过建立时空行为适应性评价标准、搭建数字化分析工具、构建评价分析的框架流程,对总体城市设计成果中与研究目的相关的要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方案适应了使用主体部分行为需求,在午间出行和夜间出行方面未能较好地满足,应对方案中相关设施的布局提出优化建议。

    2020年03期 v.44;No.399 102-11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9K]
    [下载次数:1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冲突”抑或“协作”——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路径

    马淇蔚;

    自然资源紧约束增强背景下,基于生态视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必要性已渐成共识,但既往研究较少考量生态机制用于边界设定的复杂性,即同一用地承载多样生态功能、功能间存在彼此增益的互助或此消彼长的竞争。对此,为统筹各服务功能保护与使用的均衡效益,本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ESs)价值当量评价与协同权衡机制多元统计解析,推演较优生态博弈情景及约束条件,并交予元胞自动机(CCA)动态模拟,构建了ESs-CCA划定路径。杭州实例证明:"协作"模式限定的开发边界能精准规避高生态价值联合区域、有序释放非"冲突"低成本相交地区,科学配置自然资源"量"的价值分级和生态系统"质"的机制供给,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2020年03期 v.44;No.399 11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7K]
    [下载次数:1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实例研究

  • 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澳门新城区总体规划公众咨询引发的思考

    安晓娇;张忠国;耿宏兵;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目标导向在于实现公共利益。但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范畴的不确定性,随时间、地点可变性,以及权利主体多元性等特点,究竟由谁来主张公共利益,尤其当不同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公共利益的共识又是如何形成的?针对以上问题,城市规划界急需讨论并争取共识。文章以澳门新城区规划制定中澳门外港码头搬迁为案例,详细描述了在澳门行政区治理结构下,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过程,思考了各方行为逻辑以及其对最终规划的影响,提出要重视规划成果形成的过程,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利益共享上更多开放包容、让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过程,并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唯如此规划才能有效发挥其公共政策综合性作用。最后,文章从公共利益形成的视角对我国转型期城市规划理念转变、规划制定过程和规划成果表达等提出建议。

    2020年03期 v.44;No.399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5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胡序威先生《一生无悔 地理与规划研究》有感

    周一星;

    <正>2007年以后,我因故淡出以来,读书的方向也变了。对传记、回忆录一类的书籍情有独钟,这些年此类书我读了不下二十来本,有政界领袖的、文化名人的、学长学友的。而最有味道的是阅读同行师友的回忆录,因为内容上多少与自己有所交集,更增加了我求解其中未知的欲望。现在,请允许我向诸位推荐刚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胡序威先生的回忆录《一生无悔地理与规划研究》(图1)(1)。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是2017年11月开始读该书的初稿。来一章读一章,胡先生写了整整一年,我也前后读了

    2020年03期 v.44;No.39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中央全面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多次重拳出击,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1月26日,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将2020年春节假期延长。1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要求

    2020年03期 v.44;No.39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