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建强;陈月;
城市更新一直是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城市更新自1949年发展至今,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对其7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有助于理解中国城市更新特定的诞生逻辑、阶段问题与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宏观政策变化,将中国城市更新分为相应的4个重要发展阶段。并且,对每一个阶段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代表性案例、更新思想、学术活动以及更新制度建设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中国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征。最后,在历史演化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更新应倡导多元价值观、多元更新模式、多学科交叉与合作、多元主体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方向转型。未来,建设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城市更新体系,将成为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
2020年02期 v.44;No.398 9-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4K] [下载次数:14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5 ] |[阅读次数:8 ] - 唐燕;
文章从二元思辨的视角探讨了新时期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的转型趋势。伴随存量规划与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设计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运作模式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建设,并由此表现出二元转型的多重工作特点。城市设计在方式演进上逐渐从"设计控制"迈向"设计治理"、在作用途径上从倡导"公共政策"走向重视"产品设计"、在行动转换上从"设计活动"转向"社会动员"、在机制建设上需要"顶层设计"结合"基层创建"的力量推动。基于这4种二维观,文章从"适变"和"应变"两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展望,以及如何更好地动态适应或主动应对变革趋势的相关思考。
2020年02期 v.44;No.398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1K] [下载次数:2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 ] - 戴慎志;刘婷婷;宋海瑜;
随着智慧社会的到来,新类型的基础设施不断涌现,本文据此提出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并进行分析界定;进而分析数据基础设施概念的引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带来的6方面积极影响,建立数据基础设施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密切关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新的切入点和方向;最后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中数据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初步思路及其应用探索。
2020年02期 v.44;No.39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施卫良;冯斐菲;沈体雁;江维;童明;李晋;吴楠;郭炎;钱川;赵幸;
<正>施卫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学术对话主席):目前,无论是从整个规划体系建立,还是从规划编制到实施,社区规划师或者责任规划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多数城市是规划部门推动,也有的是由民政部门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推动。另外,在城市与乡村,责任规划师的工作模式也有很大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学界能深入探讨,促成共
2020年02期 v.44;No.398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下载次数:1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迅;陈志龙;束昱;刘伟杰;施慰;叶伟华;孟然;翁德耀;蒋应红;
<正>李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本学术对话主席):地下空间发展需要讨论4个问题:一是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运营方面有哪些创新模式;二是如何适应密路网和土地混合发展趋势;三是轨道交通与枢纽相结合的地下空间规划以及关键要素;四是如何提高公共地下空间品质与活力。地下空
2020年02期 v.44;No.398 39-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叶裕民;徐苗;田莉;高琳;刘巍;陈宇琳;汪坚强;王世福;尹稚;
<正>叶裕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学术对话主席):由传统城市化道路所决定,我国发达大城市边缘区普遍存在着"城中村环","城中村环"中存在有大规模的非正规住房是我国非正规空间的主体形态,并以此支撑了大量的非正规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城中村更新模式均具
2020年02期 v.44;No.39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下载次数:2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李金路;陈耀华;吴承照;张同升;刘英;史丽秀;唐晓岚;孙铁颋;
<正>李金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学术对话学术召集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就是要重建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关系。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面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条件下,诞生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五岳四渎和名山风景区体系,这里面蕴含
2020年02期 v.44;No.398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0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京祥;张勤;皇甫佳群;李镝;
城市发展史就是人类对未来城市持续追求的历史,尤其是百年前,为应对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而开始探索"未来城市",随后长期延续着高技术指向性的发展特征。如今面对迅猛的技术进步,技术导向的"未来城市"陷入了误区,我们当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建构人、自然、科技协同的新型未来城市。进入新时代,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面对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亟需改变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贡献未来城市的"中国方案"。本文以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为案例,从发展路径、生活方式、空间营建、技术支撑、文化精神与善治等方面,阐述了对未来城市的理解和规划实践探索,以期对我国城市发展思路、模式、路径的转型提供启示。
2020年02期 v.44;No.398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9K] [下载次数:3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时振钦;周素红;陈颖;
基于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和恩格尔系数分析广州市不同行业居民的就业-居住均衡性,继而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不同行业就业-居住的相互作用关系,解释其居住-就业相互吸引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基于该相互吸引强度的城市交通需求在路网上的分配情况。分析表明,五大类行业居民的就业-居住均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工业行业均衡性最强,建筑行业均衡性最弱;不同行业的路网交通需求差异较明显,工业行业人口的路网交通需求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外围;消费性服务业人口的路网交通需求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和核心区;其他行业人口的路网交通需求分布在中心城区。就业-居住均衡水平与路网交通需求格局的形成与不同产业用地空间布局和不同行业人口住房选择偏好有关,也受到历史上体制因素的惯性影响。
2020年02期 v.44;No.398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4K] [下载次数:1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彦钧;朱文健;江镇伟;朱琳;
伴随城市化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基础医疗发展已成为中国医疗卫生建设重点之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载体,其建设情况关系到医疗卫生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研究,从空间、配置、服务三方面做出建设均衡性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为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统一管理权、建立统一平台、加强各机构间联系、加快医疗卫生制度创新、医疗卫生规划优先等5条建议,希望能改善基础医疗卫生分布均衡性,促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健康发展及中国医疗事业持续进步。
2020年02期 v.44;No.398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1K] [下载次数:1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伟欣;
以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同时归纳出在此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阶段性特征与成因,进而指出长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本身缺乏约束力与前瞻性的问题,同时提出应抓住目前城市发展方式转向的时间节点,丰富城市设计方法,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真正融入到城市功能转型之中。
2020年02期 v.44;No.398 103-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7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