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31

编者絮语

  • 学科

    石楠;

    <正>6月3日,又有几所学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教学评估,使得全国两百所设立规划专业的大学中,有44所院校通过了评估。这说明这些学校城乡规划学科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说起学科的事,其实挺有意思。按一般理解,所谓学科,就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一定的归纳、抽象,就形成了知识。而这些知识点并非孤立存在,相互之间

    2016年06期 v.40;No.34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遗珠拾粹149

  • 湖北赤壁市羊楼洞古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赵逵;马锐;

    <正>1.古镇概况羊楼洞古镇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南30km处,紧临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属赤壁市赵李桥镇。古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砖茶之乡"。羊楼洞自唐代就有少数民族(瑶族)聚居于此。明代初期由于当地不纳贡不服调配,朝廷派兵镇压,烧毁整个村子,自此荒芜人烟。洪武年间,在"江西填湖广"这个大的移民潮当中,雷姓家族经江西丰城到修水、半旗山、雷家桥,最后

    2016年06期 v.40;No.349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规划信息

  • 规划信息

    <正>高层信息_TOP VOICE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2016年06期 v.40;No.34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本刊特稿

  • 借鉴推广示范成果,推进能源改革、节能城市建设——结合中央城市会议精神学习体会总结吐鲁番新能源示范区经验

    汪光焘;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近日发布,这是时隔37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城市问题高度重视,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多次批示而且亲自讲话,推动本次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下发。学习文件以后体会颇多,尤其思考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时期如何看待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问题。特别重要的是,中央文件提到"城市规划在城市发

    2016年06期 v.40;No.349 9-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发展型政府与大规模城镇开发的治理——“两次价值循环”理论的提出

    汪劲柏;

    政府驱动大规模城镇开发是我国地区发展的常见模式,曾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正面临重大转型。本文结合从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纵览与宁波北仑地区开发案例的分析,对"发展型政府"推动大规模开发的内在逻辑作出解释。研究认为:政府驱动大规模城镇开发这一常见模式,并不仅仅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而是一个政府与市场携手于地区开发的"两次价值循环"过程。其中,"项目价值循环"和"价值大循环"的两层次结构让"集中"与"分散"两类制度的力量得以互动共生,这是我国政府推动大规模城镇开发取得成绩的关键逻辑;但同时,这种结构也带来了两类主体相互杂糅的逻辑悖论和现实问题,对此,通过区分两次价值循环、建构"政府"与"市场"相协作的新型联合开发机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改进。

    2016年06期 v.40;No.349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空间特征解析

    吴一洲;赖世刚;吴次芳;

    "多中心"是当前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多中心城市相关研究的分析,首先梳理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历史脉络,从理论推导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总结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分别从空间形态特征、规模等级特征、功能体系特征、"互动流"特征、区域协同特征和空间演化的阶段性特征方面,详细解析了多中心城市在各表现维度上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对于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并针对当前大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实践中的困惑,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旨在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大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引导提供基础依据。

    2016年06期 v.40;No.349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时空信息聚合:“多规合一”信息化研究

    王俊;陈行;黎栋梁;

    "多规合一"工作中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规划成果大多存在于异构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且具有多时态、多格式等特征,不利于进行数据共享、数据挖掘等操作,迫切需要实现空间数据的统一规范,共享和处理功能互操作。本文通过研究广州市开展的"三规合一"、"多规合一"工作实践,探讨如何通过高效的时空信息聚合,促进时空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推动"多规合一"成果共享应用;同时,结合城市空间管理需求,探讨空间管控的关键内容,合理分配各专项规划中的用地指标,提升城市空间管控水平。

    2016年06期 v.40;No.349 32-3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循环产业园用地布局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以济源市金利循环产业示范园为例

    刘路云;郑伯红;

    针对我国循环产业园规划中产业链网与用地规划相互脱节等问题,提出一种用地规划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首先引入产业关联度判别遴选产业子链,构建工业共生链网;然后针对生活与工业两类用地作适宜性评价,作为土地利用情景基础模型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排列法生成不同产业用地空间组合的模拟方案;最后采用多目标达成矩阵法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优选最佳方案进行最终的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深化。论文结合济源市金利循环产业示范园规划讨论了该方法的实践性运用。

    2016年06期 v.40;No.349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7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大数据研究

  • 上海顾村公园樱花节大客流特征及预警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方家;王德;谢栋灿;王灿;王昊阳;武敏;叶信岳;段征宇;

    基于上海市手机信令数据,通过2014年上海顾村樱花节开幕后周六(文中简称"节日")和前周六(文中简称"平日")客流的比对,对樱花节引发大客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游客行为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对大客流进行预警。研究发现节日和平日樱花节客流来源地空间分布规律:与传统同心圆形态不同,总体格局呈"锥形",该形态并未因节日发生明显改变,均呈现以顾村公园为核心,沿1号、3号、7号地铁线向市中心蔓延的趋势。客流增加最多的区域大多地铁出行便利、居住人数密集,出游率增加的空间统计单元占总数的88.43%。通过追踪发现:90.38%的游客游憩行为类型发生了变化——樱花节的开幕,使以上游客的行为从以居家放松、购物为代表的室内被动型游憩行为转化为亲近自然的主动型户外游憩行为。本文最后通过可预测节日顾村公园在园人数的站点和时段(文中简称"标志时站")的选择,明确了标志时站手机信令数据(节日比平日的)增率与顾村公园在园人数增率的关系;提出基于节日顾村公园在园人数预测的三级预警方案。研究证明,手机信令数据在人流预警与跟踪识别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实现从被动监测到主动预测,从监控到预警的转变。

    2016年06期 v.40;No.349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2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北京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功能区识别

    韩昊英;于翔;龙瀛;

    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识别这些功能区并理解其分布特征,对于把握城市结构以及制定和使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8年4月北京市连续一周的7797余万条公交IC卡刷卡数据,将其转换为每个公交站台流量的二维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基于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模型,并将识别结果在交通分析小区尺度上汇总。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城市功能区识别模型,通过冗余数据的筛除和特征的创建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降维,并选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居民日常出行相关特征和兴趣点分布数据对聚类结果进行诠释,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出与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图具有一定匹配度的北京市各功能区。本研究的方法可以辅助规划人员和公众有效识别和理解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地理及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16年06期 v.40;No.349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3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8 ] |[阅读次数:0 ]

空间研究

  • 从《万寿盛典图》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

    阴劼;王安杰;石悦;

    以康熙《万寿盛典图》为对象,结合乾隆《京城全图》对所绘街道场景进行转译,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发掘中国古代街道空间的内涵特征。结果表明:康熙《万寿盛典图》所描绘的清代北京城街道场景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其次,街道活动空间包含围合式、开放式、沿街式的形态类型,空间相对独立,实质性质与"广场"相似,串联分布,在街道上具有连贯性;最后指出,由于街道上的公共活动使得街道形态由线性空间发展为树状空间,形成富有变化的场所。

    2016年06期 v.40;No.349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城镇商业街道空间网络模型构建及方法研究——以重庆磁器口为例

    黄勇;刘杰;史靖塬;肖健;

    为探明商业街道公共空间活力的基本规律,以重庆磁器口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道为例,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构建磁器口商业街道"点"单元空间组合和"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在Ucinet6.0软件平台上,建立了商业街道社会网络模型,计算分析了该模型的特征途径长度、集聚系数等拓扑结构相关指标,揭示了商业街道公共空间社会网络的小世界性特征。针对城镇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的定量研究构建了一种量化和可视化研究工具和方法。

    2016年06期 v.40;No.34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2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历史保护

  • 城乡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主体”辨识及政策启示——“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探讨

    顿明明;赵民;

    首先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微观动因和制度框架,分析"利益"、"权利"和"公共权力"等因素;而后辨识和界定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及相关联的"保护行动主体";最后讨论相关的政策启示。本文试图为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从"物"的对象、到"人"的权利关系考量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进而提升保护工作的绩效,降低与保护相关的社会成本。

    2016年06期 v.40;No.349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历史地图空间解译方法研究

    谭瑛;张涛;杨俊宴;

    历史地图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分析历史空间信息,追溯历史发展沿革,探寻历史文脉,对规划设计中的保护与传承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地图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其内涵的空间信息很难在现代的矢量地形图上精确再现。本文从历史地图解译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历史地图中隐含的空间要素和内涵信息,并从分类提取、类型分层、数字化转译、参考系叠合等步骤,详细阐述历史地图解译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城市规划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详细剖析。

    2016年06期 v.40;No.349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2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1 ]

评估研究

  • 基于城市大事件的规划评价研究——以2014青岛世园会规划总体技术评价为例

    胡尚如;高珊;展二鹏;胡萌;易春江;

    城市大事件是所在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将会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阶段上对城市带来重大影响。在2014青岛世园会规划评价过程中,首先从世园会作为城市大事件的本质属性出发,将复杂的规划体系进行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的系统化疏解,并针对其复杂性采用分专业评价的模式,形成时间、空间、专业三维评价体系。同时,以世园会规划评价为契机,建立协同规划平台,促进多方交流,推动园区建设。另外,在评价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为各项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2016年06期 v.40;No.349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及应用

    刘渌璐;肖大威;张肖;

    为了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通过构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体系,来帮助发现并纠正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历史文化村落评估相关研究进行评析,进而阐述评估的目的和为实现目的所侧重的三个方面,然后解释了指标体系的四大类型和对突出问题的考量,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估体系各指标确定权重,最后以大岭、小洲、松塘、歇马四个不同保护实施主体的村落为例,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进行验证并根据评估提供的反馈信息对这些村落提出保护实施调整指引。

    2016年06期 v.40;No.349 94-9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规划管理

  • 基于合约视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分析框架

    张践祚;李贵才;

    针对现有研究在理论分析上的不足,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不完全合约理论的视角,指出控规调整蕴含的利益诉求属性、不完全性、嵌入性和外部性四方面合约要素,并从控规的调整目标、调整原因、调整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了合约分析框架。研究表明,控规调整目标可归纳为纯个体利益、个体利益+社会效益和纯社会效益三种;合约的不完全性是控规调整的深层动因,这种不完全性可分为"遗留问题型"和"发展诉求型"两类;控规调整时需要在嵌入性约束下处理好外部性引发的利益协调问题。

    2016年06期 v.40;No.349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方案调整与规划指标弹性碰撞中的思考——以某物流园区商务地块方案调整过程为例

    刘燕玲;陈江平;赵艳艳;

    研究了厦门市2011年以后的土地出让条件的新变化,发现:土地出让条件的指标从原来的规定性和指导性变为强制性、限制性和建议性。具体而言,通过对近期的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在土地出让条件调整之后,规划局、设计单位和业主结合新形势在方案调整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引入理想开放空间体系,对规划指标的科学性做了思考和探讨。针对厦门最新的指标调整,可以看到规划部门对我国规划现状的不断思考与总结,认识到现阶段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建筑方案是城市物质空间规划的重要补充。

    2016年06期 v.40;No.349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