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广靖;石郁萌;
阐述了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背景、过程、空间特征及演变过程;以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两江新区为对象,从投资和重大项目、人口和用地、经济总量和用地效益、区域各城市GDP与国家级新区GDP比值等方面入手,研究国家级新区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其对所处区域的带动作用,得出国家级新区的区域带动作用不同这一结论。同时,指出了国家级新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2016年05期 v.40;No.348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扈万泰;王力国;舒沐晖;
从理解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这"三生空间"的概念来源,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了"三生空间"概念下其对象具有的空间尺度的差异性、空间功能的复合性、空间范围的动态性及空间用地的异质性等特征。以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为基础,分别从城乡全域、城镇区域、乡村区域探讨了不同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对象内容。进而结合城乡规划体系提出了分别依托城乡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规划来划定"三生空间"的工作重点和技术路径。
2016年05期 v.40;No.348 21-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7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1 ] |[阅读次数:4 ] - 黄卫;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战略。基于中央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部署,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的特殊内涵和任务。现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难、"落不了地"的问题突出,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本文探索实施城镇体系规划的新途径,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的理念。行动计划的创新意义体现在:将城镇体系规划由专业部门的技术性要求,转化为政府决策和执行体系的具体工作,并通过任务分解,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责任,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地实现城镇体系规划的战略目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2011—2020)》包括5个方面、22项具体行动。
2016年05期 v.40;No.34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管驰明;吴倩;
服务业集聚区不仅对带动服务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培育新的城市空间增长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受到学界和政府的关注,但由于学科视角的差异,对于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界定标准以及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组织与地理空间的双重视角界定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与标准,探索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的流程与内容,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探讨如何理性地选择与规划服务业集聚区,旨在完善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研究,推进服务业集聚区的良性发展。
2016年05期 v.40;No.348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申凤;李亮;翟辉;
近年来,以"稀路网,大街区"为特征的传统空间规划模式不断受到批判,而基于新城市主义规划观念的"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国内新区规划建设中得到应用。本文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规划经验为依据,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静态交通三方面对"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进行技术探讨,并对新城市主义在国内城市的适用性提出建议。
2016年05期 v.40;No.348 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3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马天宇;王波;张慧立;张威;庞智;
城市设计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上可以弥补法定规划的局限与不足,但是由于在现行规划体系中缺少明确的法定地位,城市设计的目标意图在具体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总是难以真正落实。新疆城市设计工作先试先行,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8个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试点项目并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区级的《城市设计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城市设计规程》)编制工作,对城市设计的规范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城市设计规程》的控制引导下,全疆城市设计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完成了高品质、规范化的城市设计成果。新疆对城市设计工作的探索强调城市设计编制的灵活性,城市设计成果的规范性以及城市设计管理的有效性,为城市设计工作在自治区的全面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6年05期 v.40;No.348 54-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敦鹏;
1990、1997、2004和2013版深圳城市用地分类的修订历程,不仅构成了地方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修订的完整序列,也反映了深圳城市规划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产业转型、法制环境等城市发展趋势的嬗变过程。本文以深圳城市用地分类修订历程的梳理为基础,剖析修订背后的原因,试图探讨从城市用地分类到用地开发控制体系的发展趋势与演绎路径,作为地方城市规划机制优化和国家相关标准修订的实践样本。
2016年05期 v.40;No.348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昕宇;杨俊宴;史宜;
通过测算南京等城市中心区发展过程,发现了城市中心区用地规模与用地强度指标增长的空间波动拓展现象。从形态学的角度对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波动拓展的深层次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中心区"规模-强度"交替拓展模型,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中心区通过自组织形成了其空间发展机制,使中心区交替处于外部扩张期与内部填充期,并表现为用地规模、用地强度两项指标的周期性交替增长。新街口中心区1978-2013年形态发展数据的量化实证研究证明,中心区空间规模的波动拓展与社会投资存在明显的互动规律。该拓展模型的运作可以解释为"溢出-回波"空间博弈、"收益-成本"经济博弈与"市场-政策"政策博弈三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据此可为把握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化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6年05期 v.40;No.348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张樱子;刘加平;赵世晨;
平均海拔逾4000m的西藏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也是最集中的藏族聚居地。高原自然环境、深厚的宗教文化及政教合一的体制必然孕育出西藏独特的城镇空间形态,这也成为藏族现代城镇发展的基础和持续生命力。本研究以拉萨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的解读,挖掘和梳理其城市自然演变过程及基本形态特征。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察认为拉萨城市通过3个步骤形成了最原始的政治-宗教双核城市,并梳理了拉萨城市自然演变过程;其次,在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的基础上,从城市节点、空间结构、宗教空间及设施、交通关系等方面分别对拉萨市形成时的雏形和现代城市演变前的基本形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终,在此基础上为现代拉萨城市发展提出建议。
2016年05期 v.40;No.34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泉;史懿亭;
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在中国近代规划背景下,探求特克斯八卦城这一独特城市格局形成的渊源,提出特克斯八卦城格局与西方文艺复兴理想城市的形似并非巧合。特克斯八卦城格局的形成不仅仅受到中国传统易经文化的引导,同时也是西方规划思潮影响下的中国近代规划设计产品,从而揭示特克斯八卦城是在东西方规划设计思想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经典城市规划案例。
2016年05期 v.40;No.348 82-9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1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