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吴良镛

副主编:王静霞

执行主编:石

杂志社经理:李

责任编辑:王文彤  潘斌  刘聪 

平面设计:边秀花

出版:《城市规划》杂志社有限

       公司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总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广告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

            8167

邮局报刊发行代号:82-72

定价:38.00

 

访问量:1359934

编者絮语

  • 开会

    石楠;

    <正>去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七位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参加者为各地党政一把手,总书记和总理讲话,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不多见,可见会议议题之重要。事实上,早在2002年,有关部门就已经着手调查研究、酝酿筹备召开一个高规格的以城市为主题的会议。继续追溯一下,可以一直回望到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及党和国家于1962年、1963年和1987年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毛泽东在建国前的那次会议上就极具战略眼光地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

    2016年01期 v.40;No.34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_高层信息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正>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具体的工作部署包括: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

    2016年01期 v.40;No.34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中央首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层面首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城市健康运行的任务日益繁重,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城市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然而,我国多数地区在城市市政管理、交通运行、人居环境、应急处置、公共秩序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还存在管理

    2016年01期 v.40;No.344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_部委动态

  •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正>2015年12月28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全面总结了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对2016年工作任务作出部署。在部署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时,陈政高强调,全系统务必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住

    2016年01期 v.40;No.344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发布

    <正>2015年12月29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京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为890万公顷(13350万亩),比2014年年底公布的2013年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858.1万公顷增长近32万公顷。其中,城市面积占46.8%,建制镇面积占53.2%。数据显示,2009-2014年,全国

    2016年01期 v.40;No.344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_地方信息

  • 遂宁市出台国内首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正>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的四川省遂宁市,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后,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规划》于2015年12月21日通过了由多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2015年12月23日,《规划》成果通过市规委会审查,成为国内首部出台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遂宁市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示范提供了技术支撑。《规划》提出多层次的海绵规划

    2016年01期 v.40;No.344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_学会工作

  • 学会工作

    <正>水与历史城镇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首届"水与历史城镇——互动及形态变迁"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8-29日在东南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以及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联合承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亚洲文化遗产与发展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

    2016年01期 v.40;No.34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信息_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人居科学院2015年12月13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人居科学院成立大会暨2015年人居科学论坛"。人居科学院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倡导成立。人居科学院将作为研究国内外重大人居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各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聚焦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案例,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居建设和城镇化提供咨询,传播相关科学知识。人居科学院由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组

    2016年01期 v.40;No.344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划研究

  • 经济增长、城镇化的机制及“新常态”下的转型策略——理论解析与实证推论

    陈旭;赵民;

    分析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经济本质,对其发展机制进行理论解析和实证推论;认为制度变迁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制度变迁的方向应对称于当期的禀赋条件,制度有效性将影响制度变迁的效果。基于我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禀赋条件,"新常态"阶段将是一个经济发展中枢下移的阶段,传统的"需求侧"强刺激增长路径难以为继,必须转向适度扩大内需和提高长期供给能力的新发展模式。长期供给能力来自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制度创新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从重视物质资本积累转向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从过于依赖土地等资源投入转向"存量规划"和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等,构成了新的发展战略指向。

    2016年01期 v.40;No.344 9-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以改革为背景谈城乡统筹规划的方法

    李惟科;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绝非"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而是围绕人文本位为核心,逐步撑起一个立体的新型发展结构,最后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主要脉络并一以贯之的社会系统。这就要求城乡统筹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脱离直觉规划,走向系统规划。本研究论述了这一规划转型的过程,并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需要关注三件事:边缘革命、区域竞争和思想市场。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与这三件事密切相关。首先,应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全社会共同的底线,目的在于规范市场,优化服务;面对区域竞争,城乡统筹规划应以全民规划为导向,纠正地方政府的偏好和干预,利用规划指引的方式迅速介入地方城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为了实现城乡思想市场的长久持续繁荣,城乡统筹规划应本着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容纳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发挥城乡文化的持续创造力。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持守底线、顺势而为和多元包容。

    2016年01期 v.40;No.344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控规阶段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遮挡控制研究

    张洪恩;陈晓键;

    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间日照遮挡进行有效控制,导致高层高密度地块先后开发顺序的不同而造成相邻地块间权益互侵,甚至因此而诱发城市空间被动无序发展,成为当前困扰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者的难题。本文在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遮挡相互影响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在控规阶段地块图则中植入日照遮挡的控制范围和控制时间,尝试提出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相互遮挡的解决方式。

    2016年01期 v.40;No.344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空间研究

  • 亚洲国际化城市中心区空间指标比较研究

    杨俊宴;史北祥;

    亚洲国际化城市大都具有人口高密度聚集的特征,且中心区存在着规模、等级及形态的较大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规模门槛规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本文在现状调研及数据矢量化的基础上,逐项定量剖析亚洲17个国际化城市29个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对其规模、等级及格局所涉及的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开发强度、街区大小、道路密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寻其间存在的门槛规律,并对其空间形态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相应的数据簇群;进而揭示在非市场经济因素限制的基础上,城市经济等级规模、服务产业业态结构以及交通方式的支持是促使亚洲国际化城市中心区形成门槛特征及不同形态模式的主要因素。

    2016年01期 v.40;No.344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生产—消费均衡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演化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肖蓉;阳建强;李哲;

    通过南京城市商业发展与中心演化的历时性梳理,指出在非西方文化语境下,传统城市是顶层设计下的空间生产机器,在特权消费与大众生产之间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商业则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的辅助性制度设计。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破坏了这一系统,但受地缘政治、工业基础等多因素影响,并未能在工业生产与居民消费之间重建平衡,商业空间发展两极分化。现代城市通过制度干预,重建商品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商业空间发展逐渐回归市场机制与公共政策的双重调节,并出现中心极化。在当前大众消费需求日趋分化的趋势下,商业空间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在新供求关系下,对城市商业空间规划从等级设定、规模预测、区位选择、主体特征以及空间组织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建议。

    2016年01期 v.40;No.344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王亮;

    利用北京市全市域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对北京市近30年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空间扩展有明显的阶段性、轴向性和圈层蔓延特征。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展在不同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人口激增加剧了对于空间的需求,产业发展奠定了空间形态的基础,空间战略的延续维系了形态的演化,大事件大项目的出现给城乡空间形态带来了变革。

    2016年01期 v.40;No.344 50-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转型解读——以单位空间向社区空间转型为例

    冯革群;马仁锋;陈芳;Jutta Hebel;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空间最基本的细胞单元,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履行国家制度政策的职能。这一社会空间组织,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成为中国政治和社会叙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管制放宽、市场经济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单位空间景观开始解体。随着个人主义泛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贫富差距的悬殊,社会结构中出现离心力加速的趋势,这对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凝聚力和政治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单位空间的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与阐释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空间转型的发展特征、地方政府的行动实践以及城市社区的建设。

    2016年01期 v.40;No.34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规划实施案例

  • 规划引领 法规保障 全民参与——合肥市环城公园规划实施案例分析

    杨新刚;谭纵波;

    <正>1环城公园概况合肥市环城公园位于老城区四周,兴建于古城墙及护城河旧址之上,全长8.7km,最宽处达200余米,最窄处也有30m,总面积137.6hm2,其中水域52.6hm2,陆域85.0hm2。公园由包河、银河、西山、环西(含黑池坝、琥珀潭)、环北和环东等6个景区构成,并串联老城区东北角的逍遥津、西北角的杏花两个公园,被誉为合肥的"翡翠项链"(图1)。环城公园在布局上充分考虑到与周边环境以及城市整体的关系。按照500m服务半径测算可为约60万居民提供户外游憩、健身和娱乐服务。

    2016年01期 v.40;No.344 66-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起规划执法案例的法理逻辑与人情关怀

    南楠;

    <正>1基本案情南方某村(位于总体规划的规划区内)村民有在河道边搭建"水桥"用于日常取水洗漱的习惯。这些水桥多为上下两层2块板,方便在不同水位进行取水。近年来,随着该县对河流景观的整治,河流边原有的水桥被统一拆除,但随后不久,村民又陆陆续续在河边搭建起了水桥。村民乔丽也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水桥,然而该水桥比其他村民所建水桥宽大,上下两层共7块水泥板,总面积约10m2。邻居姚晓芳因与乔家长期存在邻

    2016年01期 v.40;No.34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年会建言

  • 美丽中国呼唤景观风貌管理立法

    吕斌;

    <正>1实施景观风貌管理及其立法的必要性城乡的景观风貌即城乡的风采和面貌,是涉及国土自然环境、城乡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景观风貌不仅包含了看得见的空间景观,如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山水格局、绿化,还蕴含着城乡的神韵气质、地方的市民精神、风俗习惯与科教文化。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城乡的景观风貌是城乡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乡的软实力、竞争力。一些西方后工业化的国家,近一二十年来

    2016年01期 v.40;No.34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更新要同时体现市场规律和公共政策属性

    阳建强;杜雁;

    <正>在未来5至1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逐步转变发展方式,不再一味向外扩展,而是转向调整内部结构,注重内部更新,提高城市的质量和承载能力,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存量将成为城市空间增长的新常态。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沈阳、厦门等许多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和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城市更新在严格管理城市增长边界、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产业转型的趋

    2016年01期 v.40;No.34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设置城市橙线,强化城市安全规划管制能力

    戴慎志;

    <正>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城市对各种灾害的抵御始终相伴,城市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在2013年3月提出,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灾害的能力。联合国提出的"弹性城市"概念,指城市能够适应新环境,遭遇灾难后快速恢复原状,而且不危及其中长期发展。然而,城市作为一个复

    2016年01期 v.40;No.34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城乡聚落体系的整体性保护

    赵中枢;胡敏;徐萌;

    <正>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均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在经历多年追赶式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到调整阶段,未来保增长、重民生、追求城乡协调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均需要高质量的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2013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追求质量和品质、具有文化内涵的城镇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

    2016年01期 v.40;No.34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推动交通设计向人性化转型

    马林;

    <正>纵观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以改善行人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环境为核心目标的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美国2010年正式发布《关于面向自行车和行人的政策纲领》;以纽约为代表的一大批美国城市也越来越认识到围绕小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纽约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面向2030年的《纽约城市规划》,提出建设"更绿色、更伟大的纽约",并出台《纽约街道设计导则》,提出鼓励和推广自行车使用、改善公共交通等设施。在欧洲,据《世界报》2015年6月2日的报道,汽车已

    2016年01期 v.40;No.344 80-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应找准新定位

    张少康;

    <正>1"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面临的问题1.1传统规划市场面临较大挑战,规划编制机构业务总量缩小规划编制机构传统的业务类型是配合政府、开发商的经济计划而进行项目空间规划设计安排,编制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政府对空间资源进行管理的直接依据,是大部分地方规划编制机构的主要业务来源,且规划编制区域都以城市新区为主。"新常态"下以土地财政为支撑、以空间消费为特征的城市化已经"走到尽头",城市发展不能

    2016年01期 v.40;No.34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年会论坛

  • 新常态:传承与变革

    孙施文;张兵;王富海;武廷海;吕传廷;袁奇峰;杨保军;刘奇志;段德罡;张松;俞滨洋;

    <正>作为主题论坛,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本次年会的主题——"新常态:传承与变革"。说到"新常态",是指我们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速的放缓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过去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由此而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都要有所调整,那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城乡规划也必须作出应对,也有适应、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规划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应该考虑更长远的发展问题,要考虑未来常态化发展的问题。过去30年的快速

    2016年01期 v.40;No.344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展望“十三五”

    孙施文;罗小龙;林坚;胡序威;邹兵;陈桂秋;郑德高;袁媛;朱青;石楠;

    <正>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展望‘十三五’",应该说这是一个与实务工作非常紧密的话题,因为全国和各地的"十三五"规划都在准备开展或者已经在开展之中。那么,"十三五"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什么,城乡规划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年会大会上的报告讲到了社会经济变化的现实与前景以及规划改革的方向,而"十三五"就在我们面前,是要马上着手去开展的工作,因此

    2016年01期 v.40;No.344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

    阳建强;杜雁;王引;段进;李江;杨贵庆;杨利;王嘉;袁奇峰;张广汉;朱荣远;王唯山;陈为邦;

    <正>在未来5至1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如何逐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如何注重城市内涵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城市质量和提升城市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从城市诞生之日就已存在,因为城市始终会经历一个"发展—衰落—更新—再发展"的新陈代谢过程。195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出现严重

    2016年01期 v.40;No.344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0 ]
  • 县域城镇化的地方实践与创新

    陈小卉;汤海孺;武廷海;赵民;张京祥;王兴平;王春;何流;朱健;

    <正>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候鸟"型城镇化将逐渐向"就地就近"城镇化转型,在当前"大城市病"日愈显著阶段,县市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县域城镇化模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就江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苏南乡镇工业驱动的小城镇快速发展阶段;二是20世纪90

    2016年01期 v.40;No.344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遗珠拾粹144_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山西吕梁市招贤古镇工农庄村

    杨眉;张伏虎;

    <正>1.村落概况与历史沿革工农庄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招贤镇镇区北部,距离临县县城45km,南临柳林镇,东距"黄河九曲第一镇"碛口镇15km,是黄土高原腹地深处的一座明清窑洞建筑聚落。村庄人口1500余人,户数400余户,年人均收入2000余元。村民以在附近冶炼工厂务工为主,村庄拥有耕地1000多亩。这里海拔926.5m,年平均气温10.50C,多风少雨,是典型的晋东黄土高原气候。工农庄村所属的招贤镇,在隋唐时期是陕晋有名的陶都。根据《临县志》记载:隋初,这里发现了大量的

    2016年01期 v.40;No.34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