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旭;赵民;
分析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经济本质,对其发展机制进行理论解析和实证推论;认为制度变迁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制度变迁的方向应对称于当期的禀赋条件,制度有效性将影响制度变迁的效果。基于我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禀赋条件,"新常态"阶段将是一个经济发展中枢下移的阶段,传统的"需求侧"强刺激增长路径难以为继,必须转向适度扩大内需和提高长期供给能力的新发展模式。长期供给能力来自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制度创新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从重视物质资本积累转向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从过于依赖土地等资源投入转向"存量规划"和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等,构成了新的发展战略指向。
2016年01期 v.40;No.344 9-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李惟科;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绝非"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而是围绕人文本位为核心,逐步撑起一个立体的新型发展结构,最后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主要脉络并一以贯之的社会系统。这就要求城乡统筹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脱离直觉规划,走向系统规划。本研究论述了这一规划转型的过程,并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需要关注三件事:边缘革命、区域竞争和思想市场。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与这三件事密切相关。首先,应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全社会共同的底线,目的在于规范市场,优化服务;面对区域竞争,城乡统筹规划应以全民规划为导向,纠正地方政府的偏好和干预,利用规划指引的方式迅速介入地方城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为了实现城乡思想市场的长久持续繁荣,城乡统筹规划应本着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容纳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发挥城乡文化的持续创造力。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持守底线、顺势而为和多元包容。
2016年01期 v.40;No.344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洪恩;陈晓键;
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间日照遮挡进行有效控制,导致高层高密度地块先后开发顺序的不同而造成相邻地块间权益互侵,甚至因此而诱发城市空间被动无序发展,成为当前困扰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者的难题。本文在对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遮挡相互影响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在控规阶段地块图则中植入日照遮挡的控制范围和控制时间,尝试提出高层住区相邻地块日照相互遮挡的解决方式。
2016年01期 v.40;No.344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俊宴;史北祥;
亚洲国际化城市大都具有人口高密度聚集的特征,且中心区存在着规模、等级及形态的较大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规模门槛规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本文在现状调研及数据矢量化的基础上,逐项定量剖析亚洲17个国际化城市29个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对其规模、等级及格局所涉及的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开发强度、街区大小、道路密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寻其间存在的门槛规律,并对其空间形态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相应的数据簇群;进而揭示在非市场经济因素限制的基础上,城市经济等级规模、服务产业业态结构以及交通方式的支持是促使亚洲国际化城市中心区形成门槛特征及不同形态模式的主要因素。
2016年01期 v.40;No.344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肖蓉;阳建强;李哲;
通过南京城市商业发展与中心演化的历时性梳理,指出在非西方文化语境下,传统城市是顶层设计下的空间生产机器,在特权消费与大众生产之间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商业则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的辅助性制度设计。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破坏了这一系统,但受地缘政治、工业基础等多因素影响,并未能在工业生产与居民消费之间重建平衡,商业空间发展两极分化。现代城市通过制度干预,重建商品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商业空间发展逐渐回归市场机制与公共政策的双重调节,并出现中心极化。在当前大众消费需求日趋分化的趋势下,商业空间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在新供求关系下,对城市商业空间规划从等级设定、规模预测、区位选择、主体特征以及空间组织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建议。
2016年01期 v.40;No.344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王亮;
利用北京市全市域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对北京市近30年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空间扩展有明显的阶段性、轴向性和圈层蔓延特征。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展在不同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人口激增加剧了对于空间的需求,产业发展奠定了空间形态的基础,空间战略的延续维系了形态的演化,大事件大项目的出现给城乡空间形态带来了变革。
2016年01期 v.40;No.344 50-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冯革群;马仁锋;陈芳;Jutta Hebel;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空间最基本的细胞单元,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履行国家制度政策的职能。这一社会空间组织,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成为中国政治和社会叙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管制放宽、市场经济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单位空间景观开始解体。随着个人主义泛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贫富差距的悬殊,社会结构中出现离心力加速的趋势,这对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凝聚力和政治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单位空间的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与阐释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空间转型的发展特征、地方政府的行动实践以及城市社区的建设。
2016年01期 v.40;No.34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吕斌;
<正>1实施景观风貌管理及其立法的必要性城乡的景观风貌即城乡的风采和面貌,是涉及国土自然环境、城乡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景观风貌不仅包含了看得见的空间景观,如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山水格局、绿化,还蕴含着城乡的神韵气质、地方的市民精神、风俗习惯与科教文化。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城乡的景观风貌是城乡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乡的软实力、竞争力。一些西方后工业化的国家,近一二十年来
2016年01期 v.40;No.34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阳建强;杜雁;
<正>在未来5至1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逐步转变发展方式,不再一味向外扩展,而是转向调整内部结构,注重内部更新,提高城市的质量和承载能力,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存量将成为城市空间增长的新常态。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沈阳、厦门等许多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和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城市更新在严格管理城市增长边界、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产业转型的趋
2016年01期 v.40;No.34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戴慎志;
<正>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城市对各种灾害的抵御始终相伴,城市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在2013年3月提出,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灾害的能力。联合国提出的"弹性城市"概念,指城市能够适应新环境,遭遇灾难后快速恢复原状,而且不危及其中长期发展。然而,城市作为一个复
2016年01期 v.40;No.34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中枢;胡敏;徐萌;
<正>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均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在经历多年追赶式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到调整阶段,未来保增长、重民生、追求城乡协调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均需要高质量的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2013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追求质量和品质、具有文化内涵的城镇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
2016年01期 v.40;No.34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马林;
<正>纵观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以改善行人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环境为核心目标的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美国2010年正式发布《关于面向自行车和行人的政策纲领》;以纽约为代表的一大批美国城市也越来越认识到围绕小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纽约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面向2030年的《纽约城市规划》,提出建设"更绿色、更伟大的纽约",并出台《纽约街道设计导则》,提出鼓励和推广自行车使用、改善公共交通等设施。在欧洲,据《世界报》2015年6月2日的报道,汽车已
2016年01期 v.40;No.344 80-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少康;
<正>1"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面临的问题1.1传统规划市场面临较大挑战,规划编制机构业务总量缩小规划编制机构传统的业务类型是配合政府、开发商的经济计划而进行项目空间规划设计安排,编制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政府对空间资源进行管理的直接依据,是大部分地方规划编制机构的主要业务来源,且规划编制区域都以城市新区为主。"新常态"下以土地财政为支撑、以空间消费为特征的城市化已经"走到尽头",城市发展不能
2016年01期 v.40;No.34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施文;张兵;王富海;武廷海;吕传廷;袁奇峰;杨保军;刘奇志;段德罡;张松;俞滨洋;
<正>作为主题论坛,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本次年会的主题——"新常态:传承与变革"。说到"新常态",是指我们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速的放缓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过去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由此而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都要有所调整,那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城乡规划也必须作出应对,也有适应、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规划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应该考虑更长远的发展问题,要考虑未来常态化发展的问题。过去30年的快速
2016年01期 v.40;No.344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施文;罗小龙;林坚;胡序威;邹兵;陈桂秋;郑德高;袁媛;朱青;石楠;
<正>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展望‘十三五’",应该说这是一个与实务工作非常紧密的话题,因为全国和各地的"十三五"规划都在准备开展或者已经在开展之中。那么,"十三五"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什么,城乡规划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年会大会上的报告讲到了社会经济变化的现实与前景以及规划改革的方向,而"十三五"就在我们面前,是要马上着手去开展的工作,因此
2016年01期 v.40;No.344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阳建强;杜雁;王引;段进;李江;杨贵庆;杨利;王嘉;袁奇峰;张广汉;朱荣远;王唯山;陈为邦;
<正>在未来5至1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如何逐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如何注重城市内涵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城市质量和提升城市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从城市诞生之日就已存在,因为城市始终会经历一个"发展—衰落—更新—再发展"的新陈代谢过程。195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出现严重
2016年01期 v.40;No.344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0 ] - 陈小卉;汤海孺;武廷海;赵民;张京祥;王兴平;王春;何流;朱健;
<正>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候鸟"型城镇化将逐渐向"就地就近"城镇化转型,在当前"大城市病"日愈显著阶段,县市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县域城镇化模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就江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苏南乡镇工业驱动的小城镇快速发展阶段;二是20世纪90
2016年01期 v.40;No.344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